婚后怀孕离婚一般不需要补偿。但需双方就子女抚养权、抚养费、探望权等主要扶养问题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收集相关证据,依法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予以裁判。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
2024-09-20
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期间,双方原则上应共同抚养孩子,因为此时仍然是婚姻的存续期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破裂,判决离婚后不需要领取离婚证。
2024-09-19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双方离婚后,如果其他问题能够协商解决,只有抚养权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单独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子女的抚养权归属。离婚协议应当明确双方自愿
2024-09-19
如果对离婚不同意的一方,需要准备双方和好的可能证据。如果离婚诉讼涉及财产分割,需要准备证明财产状况的资料。如果涉及子女抚养权,当事人想争取抚养权,需要提供适合抚养孩
2024-09-17
离婚起诉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夫妻的结婚证原件、原告的身份证或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起诉状、需要争取孩子抚养权的话还要提供孩子的出生证或户口本、需要法院分割财产的话应该提
2024-09-13
有权要求变更抚养权的。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应另行起诉。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
2024-09-12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可以起诉离婚,要求分割财产,孩子未满周岁,抚养权原则上随母亲生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
2024-09-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父母离婚后,子女的父母关系并不会消失。无论子女由父亲还是母亲直接
2024-09-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因离婚而消除。无论子女由父亲还是母亲直接抚养,他们仍然是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
2024-09-11
二孩离婚抚养权如何判决,应当是根据双方当事人协商内容来进行确定,离婚案件中就孩子抚养问题,法庭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判决:。父母双方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应予准许。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的,应另行起诉。
2024-09-06
我国离婚率逐渐上升,离婚分为起诉离婚和协议离婚两种形式。起诉离婚协议书必须包括双方离婚的意愿,并妥善处理子女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否则协议无效。由于协议涉及人身问题,
2024-09-05
一方在离婚后可以要回抚养权。一方要争取孩子抚养权的,向法院起诉的,可以提交以下证据能够最大力度获得争取权。上学方便、教育资源优质。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
2024-09-03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离婚不会消除与子女的关系。离婚后,无论由父亲还是母亲直接抚养,子女仍然是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仍然有抚养、教
2024-09-03
离婚时,一方争取到抚养权,却不尽抚养义务,把孩子放在当事人这里抚养,可以先协商,协商不了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变更抚养权。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都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
2024-08-31
同时,双方已经离婚,如果想对子女的户籍进行迁转,需要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那么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解决,但是起诉方必须提出足够的理由证明,给孩子迁户口对孩子有利。有孩子抚养权一方户持户口本到拟迁入地派出所开具准迁证;
2024-08-30
再婚家庭离婚抚养权归谁也需要由双方协商;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女方有特殊情形。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主要考虑:经济状况、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责任感
2024-08-28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