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中止恢复审理的期限和刑事案件适用回避的人员。对于中止恢复审理期限,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中止原因消失后应恢复审理,且中止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关于刑事案件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和鉴定人,其中证人不适用回
2025-09-14
民事诉讼中质量鉴定的期限及申请司法鉴定的流程。虽然法律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但在实际审判中,许多鉴定申请是在庭审中针对另一方证据原件提出的。法官应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进行释明。司法鉴定流程包括委托申请、签订协议等步骤。
2025-09-12
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在法庭调查中,被告人和被害人享有陈述权利,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享有问询权利,当事人对证人和鉴定人也有问询权利,并有权对物证进行辨认。此外,当事人还有申请权利,如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等。只有经过当事人辨认和证
2025-09-08
欠款扣车后的财产保全申请程序,包括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适用范围和程序。文中指出,交警部门无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只能扣留车辆进行检验和鉴定。在查找债务人财产时,可查看财务报表等资料了解对外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等情况。同时,申请人需提供身份证明、被申请人的
2025-09-06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所需费用。非财产案件当事人主要承担复制庭审材料和法律文书的费用,而财产案件当事人则需承担更多费用,如勘验、鉴定、公告、翻译等费用。这些费用的计算和支付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以确保公平合法。
2025-09-05
单位是否可被追究伪证罪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305条的规定,伪证罪的主体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不包括单位。因此,单位不能被追究伪证罪责任。该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处罚规定。
2025-07-23
伪证罪在民事诉讼中的不构成条件,其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特定角色,如证人、鉴定人等。伪证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明知虚假陈述与案件重要性,出于不良目的而为之。法律规定中,伪证行为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如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等。
2025-07-21
我国刑法中的伪证罪,详细阐述了证人、鉴定人等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等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处罚。同时,也介绍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相关罪行,强调只有在故意伪造证据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无意失实不属于伪造证据的范畴。
2025-07-18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2025-07-17
中国伪证罪的量刑标准及定义。伪证罪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犯罪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重要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的行为,最高可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具有其特殊性,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也有所体现,但其定义与量刑标准因各国法律而异。
2025-07-12
全国人大推动解决婚姻法司法解释第24条关于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的存废之争及其社会意义,指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明确了仅存在程序瑕疵的婚姻登记的法律效力以及亲子关系诉讼中一方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
2025-07-09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理由。包括律师本人或其近亲属是本案的当事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曾经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以及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等情况时,应当回避。文章还介绍
2025-07-06
民事和行政诉讼中的费用问题,包括财产案件和非财产案件中的受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如勘验、鉴定、公告、翻译等。当事人还需支付申请执行费和执行中实际支出费用,包括执行人员的差旅费用等。异地调查取证和调解时也会产生差旅费用,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或法院决定
2025-07-05
离婚诉讼中精神鉴定的申请条件和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一方婚前隐瞒患有精神病且婚后无法康复,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破裂,并申请进行精神鉴定。法律对于夫妻感情破裂的认定包括多种情形,如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婚前缺乏了解等。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2025-07-01
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与法律规定。涉及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多种电子数据的审查和认定,适用于民事和行政案件。审查重点包括原始存储介质情况、收集程序、电子数据内容真实性、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和全面收集情况。对电子数据有疑问的,应进行鉴定或检验。
2025-06-30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