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应首先填写甲方、乙方的名称和联系方法。您还应注意签订合同的装修公司名称,是否与合同最后盖章的公司名称一致。合同中规定了可以实行工程监理,“工程监理”是指监理人受消费者即甲方的委托,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活动。“监理人”是指取得监理资格证
2024-01-13
装修合同的签订对于装修约定来说非常重要,装修合同应该如何签订,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细节和陷阱。所以我们常说要注意装修合同中存在的陷阱,其实在签订装修合同前还需要注意很多事项。有些装修公司在施工时会将报价单上的材料替换为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在施工时故
2023-12-17
可以在株洲装修网免费发布北京装修招标信息,对比三家优秀装修公司。
2023-11-24
有些装修公司合同中保修期不明晰或笼统写成保修一年或两年。对于装修公司合同中未明确保修期或保修期缩短的情况,消费者要提出并协商更改。建议消费者在与装修公司合同签订前就与装修施工方协商,把相关事项写明。有的装修公司合同规定,如果消费者索要发票,就要承担税
2023-11-03
有的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注意这两点,给某些装饰公司粗制滥造和拖延工期创造了条件。比如曾有一位业主在合同的附加条款中要求“装修完工以后,请专业监测机构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要求室内绝对环保”。首先在概念上搞不清楚,更何况凡是装修过的住宅都会不同程度存
2023-11-01
有些装修公司在施工时会将报价单上的材料替换为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在施工时故意加大材料的损耗量,以此为借口加大工程量。
2023-09-30
施工工艺是一个约束施工方严格执行约定工艺做法、防止偷工减料的法宝。对此,消费者一定要注意在签订合同时,将使用的材料具体品牌、型号、装修完工日期等在合同中写明,以防备装修公司以次充好,拖延工期等情况发生。
2023-09-12
例如,几次验收程序、详细制作过程的说明、甲乙双方各自提供的材料的明细表和日期等。同时,还应约定好违约金的赔付比例。在签订合同时应详细注明施工工期,预算项目变更时,双方应该重新签订协议。
2023-09-11
商铺租赁中,免租装修期经常会出现在合同之中,主要是由于承租人在交房后需要对房屋进行装修,实际不能办公、营业,此种情形下,出租人同意不收取承租人装修期间的租金。但“免租装修期”非法律明确规定的概念,因此,在签订租赁合同时一定要明确约定免租装修期起止时间
2023-07-10
合同中必须写明装修的具体要求和完工日期。有的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注意这两点,给某些装饰公司粗制滥造和拖延工期创造了条件。
2022-05-06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的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2022-03-22
有些装饰公司在与消费者签订房屋装修合同时,这些书面文件不齐全,给以后进行家装工程带来了隐患。
2021-10-21
已有的设施设备与开发商装修合同中列明的建材不一致,是精装房收房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材料清单写的是进口品牌,但实际装修的材料却是国产的。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在签署购房合同关于装修的附加条款时最好将装修材料品牌、型号等写清楚,尽量不要用“等同于某某
2020-07-21
若发现与合同不符时,应向房地产商提出,遇到阻力也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2020-07-21
是否属于违规建筑等。六、 其他事项签订厂房租赁合同时,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租赁用途、租赁期限、免租期装修期、转租、违约责任、诉讼管辖地等约定清楚,以降低合同履行风险和保证合同顺利履行,并尽可能保障承租方的合法、合理利益。
2020-07-21
按照装修合同上约定确定,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则合同终止。房屋装修合同注意事项之工期约定;许多的装修公司为了保险,将会把工期约延迟十多天,那么如果你急需入住,将其在签订时与设计商榷此条款。《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七条 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
2020-07-21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