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
2024-11-01
行为人的违规行为这一原因直接引起了重大交通事故发生,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两者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是确定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行为人的违规行为引起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危害结果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
2024-10-16
有行车记录仪或记得对方车牌就好办,记不住就要看附近有没有监控。对方逃逸,不论什么情况都负全责。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2024-10-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
2024-10-0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如果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行为人在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刑期可能被增加到三年以上七年
2024-10-05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不履行救助义务或者逃避责任追究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需具备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行为人逃逸是为逃避法律责任等条件。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要件。 《解释》中“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
2024-09-25
交通事故当事人无需举证的情况有:众所周知的事项、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法律规定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所确认的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此外,自认的事实也无需举证,即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
2024-09-18
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发生小的交通事故后逃离事故现场的,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对逃逸者可以处十五日以下的拘留。(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
2024-09-08
2014年5月13日,代某驾驶大货车与林某驾驶的小客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两车受损。林某修理车辆共花费修理费 36000 元,诉至法院要求保险公司及代某承担上述费用。本案审理过程中,经保险公司申请,委托鉴定机构评估,林某所有的小轿车在2014年 5月12日的评估价值为人民币
2024-09-03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了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理方式。如果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跑以逃避法律责任,应当立案处理。对于交通肇事
2024-08-26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
2024-08-13
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发生小的交通事故逃逸后报警的,公安机关会对肇事者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行政拘留。(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二)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
2024-07-25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如果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肇事者将被刑事拘留。逃逸行为并不仅限于当场逃逸,也包括事后
2024-07-25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至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4) 事故
2024-07-12
根据法律规定,喝酒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本文介绍了喝酒发生交通事故死亡赔偿协议书的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赔偿金额、赔
2024-07-11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道路
2024-07-08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