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要签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而法规规定交易合同是需要贴花缴纳印花税的;印花税是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的双方征收的,双方都需要缴印花税,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实务中,最常见的股权转让是个人或企业作为持股主体,转让自己持有的未上市企业的股权;应纳税所得额
2022-12-06
股权转让合同应当遵守合同法的一般规定。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2022-11-28
主要特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居中对合同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具有“准司法”性质,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2022-11-23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章程变更需要进行登记。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股权转让合同应当遵守合同法的一般规定。至此,
2022-10-28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进行股权变更登记时,需要提交双方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及股权转让合同等相关的资料。(二)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或者决定;公司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应当提交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除此之外,
2022-10-09
1、股权变更没登记执行是有效的。当事人依法转让股权后,应当由公司办理变更登记,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当事人有权请求公司履行义务,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2022-09-09
但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股权转让合同应当遵守民法典的一般规定。
2022-09-07
如果协商不成或者无法调解的,那么股东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目前,主张股东资格的证据五花八门,既有实际出资证明,也有股权转让合同、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和工商登记等。
2022-09-07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对于股权转让合同应当具备哪些内容,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外,股权转让并不都需要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合同可以附条件,但所附条件必须具体并且有成就的可能性。
2022-08-30
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在前,股权变动生效在后。生效的股权转让合同仅产生转让方将其股权交付给受让方的合同义务,而非导致股权的自动、当然的变动。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第五百四十七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
2022-08-11
若是转让人没有告知受让人,未实缴出资,则受让人可以依据股权转让合同追究转让人的违约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东如实出资是基本的义务。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要审查受让方的资格条件,要严格按照转让条件和程序
2022-07-29
股权转让合同的特点分别有: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受到了严格的法律规制;合同标的的性质比较复杂;股权转让合同涉及多个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法定其他特征。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2022-07-28
股权转让协议双方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符合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效。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公证不是股权转让生效的必备要件。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股权转让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的批准,获得批准就是该种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定生效
2022-06-17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股权转让合同应当遵守合同法的一般规定。至此,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定程序才告完成。
2022-06-16
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承担公司债务后,向该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股权转让合同应当遵守合同法的一般规定。至此,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定程序才告完成。
2022-06-15
在个别情况下,比如转让人抽逃出资而未告知受让人,受让人以欺诈为由要求撤销股权转让合同的,也会获得支持。
2022-06-06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