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机动车撞人后逃逸,第二天自首的如何处罚,要依据造成的伤害程度而定,如果造成重伤的,会构成刑事犯罪,有自首表现的,在原量刑基础上从轻处罚。(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
2024-08-20
当事人如果遭遇对方酒驾全责不赔偿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解决:1. 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2. 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3.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
2024-08-20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定额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行为。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
2024-08-18
根据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涉嫌危险驾驶罪将被吊销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醉驾导致交通事故并造成轻伤,量刑将更加严厉;如果造成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将处以
2024-08-16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于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被处以拘役和罚金的处罚。同时,如果该行为还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较重的处罚规定定罪处罚。此外,该条款还规
2024-08-16
交通事故中,如果机动车驾驶人逃逸,但该车参加了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将在保险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如果事故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故意碰撞造成的,且肇事者酒驾,但肇事车
2024-08-15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只有在醉酒驾驶的情况下,交强险的保险公司才能拒绝理赔。在未醉酒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酒驾司机需承担交通事故责任时
2024-08-15
酒驾致死属于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4-08-14
公诉转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虽然这些案件本质上属于公诉案件,但在反诉程序中,检察院不能作为被告进行反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4-08-14
交通事故认定为主责的,会不会被拘留要看有没有交通违法犯罪行为,如果有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情形的,会被拘留。第八十八条 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
2024-08-13
而交强险是法定的机动车保险,它是国家为了保障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中的受害方得利益,以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一种强制性的措施。
2024-08-12
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要坐牢。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
2024-08-10
醉酒驾驶已经构成了危险驾驶罪,存在这种行为,要对司机判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执行完毕之后是可以贷款的。醉酒驾驶机动车,并且存在妨碍公务的情况,需要数罪并罚。
2024-08-09
一辆电动车在路上行驶时被一辆货车追尾,骑车人不幸身亡。保险公司提出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意见,但受害人家属通过诉讼来索赔。保险公司称由于货车司机没有驾驶证、醉酒驾驶并逃
2024-08-09
南京“6·30”特大“醉酒驾车”案的发生引起了对“醉酒驾车”刑事处理的关注和争论。随着一系列特大“醉酒驾车”案件的审判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裁判标准的统一,对于“醉酒驾车”的刑事争议得以平息。然而,现实生活中对“醉酒驾车”事故的处理存在简单化和罪与
2024-08-09
醉驾应该是故意犯罪,而不是过失犯罪,以危险驾驶罪定罪。酒驾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一般的饮酒驾驶,没有造成其他损害的,不构成犯罪,如果是醉酒驾驶,涉嫌危险驾驶罪。对于醉酒驾驶行为,应该是一个故意行为,此罪是行为犯,有此行为即构成犯罪,应该不是
2024-08-08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