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转让合同。第二十一条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第二十三条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时,市、县人民政府可以
2020-05-25
只要取得了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划拨的土地,可以继承。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土地证书遗失或者损毁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及时向原发证机关备案,申请补发
2020-05-25
买房子税费是谁给?对房屋买卖双方要缴纳印花税,印花税要贴在房屋买卖契约正本上,按照房屋买卖成交价的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纳税额为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不动产及其他附着物营业额的5%。缴纳增
2020-05-25
农村房屋属于宅基地附着物,根据以下规定是可以出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2020-05-2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个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时,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可以分割。第二十四条 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该建筑物、附着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的区别:出让是
2019-08-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现就甲方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使用权转让于乙方有关事宜订立如下协议:
2019-08-09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现就甲方所有集体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转让给乙方事宜订立如下协议:。第四条土地转让乙方前,甲方享有对本土地全部权益,保证本土地不存在其他权利瑕疵和各种费用的拖欠。第九条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
2019-08-09
土地抑制审核的结果无非是通过审核或者不通过审核,不通过审核一般是贷款机构不能确定土地的使用权或者申请人不符合银行的条件等原因造成的。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全文》第三十五条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抵押
2019-08-09
土地增值税是以纳税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所取得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按照规定的税率计征的一种税。国务院在1993年12月13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财政部于1995年1月27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
2019-08-09
纳税人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
2019-08-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土地增值税。集体土地使用权有以下三种形式:宅基地使用权。公民对其在农村依法所有的房屋的宅基地,享有
2019-08-09
它是指因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权分割转让而涉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分割转让登记。商品房售出前,“分割转让证”由开发商持有,售出后由该商品房购买者持有。交整个楼盘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原件验审,验证是否可以办理。
2019-08-09
第四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时,对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2019-08-09
因土地征收、划拨引起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在土地征收、划拨批准后30日内,持土地征收、划拨批准文件共同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或因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涉及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的,须经国土
2019-08-09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条件。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确保其按时到案。适用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形。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面
赡养老人的月费用计算方法,包括赡养费的具体计算方式和给付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对老人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赡养费计算涉及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最低生活保障线等因素。赡养费涵盖基本赡养费、医疗、护理、住房、精神消费和保险金等费用。同时,完整的赡养义务包括经
关于车辆过户到未成年人名下的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个体可以拥有名下汽车并办理过户手续,但需要合法监护人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并代替未成年人签字。然而,未成年人不得驾驶车辆上路。
学生在校园内破坏公物的法律判罚问题。文章介绍了学生破坏公物的现象及其严重性,分析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判罚标准,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文章指出,学校应加强管理和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破坏公物行为的发生。同时,对于严重破坏公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给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