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冒商品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5-01-28
商家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怎样处罚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不构成犯罪的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出售假货并不属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出售假货构成的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
2025-01-23
如果您的涉案金额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金额,公安机关一般无法立案。可以向工商或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反映,如果有对方的身份信息,可以直接起诉也可以,要求三倍赔偿。同时,代购者若知假售假,还可能触犯刑法,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销售金额在5万元
2025-01-09
出售假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2024-10-11
购买到假货的当事人可以报警,售卖假货的行为人可能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将会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
2024-08-21
我国公安机关对于涉嫌威胁恐吓勒索行为的案件,以刑事案件作为立案标准进行追诉的金额标准为两千元;违法所得数额大于两千元的,公安机关应予立案追诉。《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
2024-07-31
行为人售卖假货,违法所得金额达到五千元的,公安机关是可以以涉嫌诈骗罪的罪名对其进行立案追诉的。《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2024-07-31
买到假货的,仅情节严重的报警后会立案。根据《刑法》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
2024-07-10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是涉案金额5万以上,所以卖一万假货是不会构成犯罪的,报警是无用的,但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按《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
2024-05-21
消费者在微商购买商品时遭受欺骗,可以向微信平台举报投诉。如果微商涉嫌诈骗金额超过三千元,消费者可以立即报警,公安机关将会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收集购买、售后、发货以及假货赔偿等方面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快递记录等证
2024-03-23
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当然在这同时还需要判处一定的罚金,因为这个罪名一定会给当事人带一些非法收益,所以需要上交给国家。我们可以了解到销售假冒商品属于违
2024-02-02
代购假货消费者可以选择报警。警察也会帮忙处理,但是需要涉及到金额大小,卖家销售金额达5万以上,或卖家货值金额达15万以上,或两者合计达15万以上的,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所以代购到假货需要看具体代购所涉及的金额,只有金额较大的报警,公安部门才会给予立案,如
2023-11-05
卖假货能立案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
2023-08-27
卖假货能立案。
2023-08-26
购买假货自己使用,不违法,不会立案,但销售假冒商品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一些买家
2023-06-28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