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审判制度是两审终审制,二审就是终审了,不能上诉,法院开始执行。但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诉,申请再审,申诉期间不影响案件的执行。申诉的期限是在终审生效后后两年内提出。
2020-05-25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法院审理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为终审判决。二审判决经宣判或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因此,作出终审判决的法院,如发现已生效的判决确有错误,应依照法律规定决定进行再审,依法作出正确的判决。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如不符合上述规定,
2020-05-25
审判监督程序是《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一种针对个别案件的独立的审判程序,并非一般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普通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审判监督程序是纠正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的一种补救程序,即是不增加审级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审判程序。
2020-05-25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提出抗诉的案件,由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向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的裁定。因此,当事人败诉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的制度。这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
2020-05-25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审判决生效后并不一定属于终审案件,如果案件是一审终审的,一审的判决结果就是终审结果,如果是二审终审的,一审判决结果不是终审结果。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
2020-05-25
民事判决可以一审就终审判决,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除了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以外都是施行“两审终审制”的。对一审判决不上诉的,一审判决即为生效终审判决;提出上诉的,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也是生效判决。而除此之外,在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中存在着许多可
2020-05-25
一审有错,再审是终审判决,终审判决,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就是终审。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对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的,可向上级法院上诉,开启二审程序。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2020-05-25
民事诉讼二审为终审。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对
2020-05-25
案件终审后已向最高法院申诉,那么此终审判决在高院改判前仍然生效。当事人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
2020-05-25
民诉法对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条件规定的相当宽泛,任何案件,不论诉讼标的额的大小,案情是否复杂,也不论当事人出于何种目的,都可以因一方当事人递交上诉状而引起二审程序,由上级法院对该案进行第二次审理。这样,一方面使一些很简单甚至是极简单的案件不能及时审结;另
2020-05-25
两审终审,是指除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判决和裁定外,其他的一般案件,可经过两级法院审理然后终审。中级人民法院则对该案进行第二次审理,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对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不准上诉或者按二审程序提出抗诉。四级两审终
2020-05-25
“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您好,两审终审制的含义是什么?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第一审人民法院审查后,应当写出审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第二审人
2020-05-25
二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度。针对诉讼程序适用
2020-05-25
两审终审制是我国基本的审及制度。在民事诉讼中,除了《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外,其他绝大多数案件都实行两审终审。对于两审终审的案件,只要当事人依法行使了上诉权,第人民法院就应当按照对案件进行审理,依法审查上诉请求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通过
2020-05-25
如果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这些数字进行深入一步的研究,不难发现二审终审判决被再审的比例已远远高于一审判决上诉的比例。1997年全国法院共审理一审民事、经济案件4760928件,上诉的为270142件,占一审案件总数的58%。判被再审的为65442件,占二审案件总数的244%。大量
2020-05-25
两审终审制度后能申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