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首套房面积在120平方米(含)以下,再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第2套普通自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同期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11倍。
2020-05-25
政府出台政策,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由25%下调至20%。此外,二套住房商贷最低首付由原来的4成降低至3成。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就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
2020-05-25
对于不限购的城市来说,如果是购买普通住宅且是首次申请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不能低于25%。而北京、上海、广州等依然实施限购的城市,首付比依然为30%。对于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且是首套住宅的购房者,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总之,首付时多加注意,建议到房管部门办理网
2020-05-25
在同一个城市,已经有了一套房,再想买一套就是买二套房。还有一些买房人,虽然有一套房,但再买房也算买首套房:2016年央行最新规定,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非一
2020-05-25
首套房没有贷款、再次购房执行什么标准?昨天,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第二套住房是“认房”还是“认贷”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限购审核将前置至交易备案环节
2020-05-25
在同一个城市,已经有了一套房,再想买一套就是买二套房。还有一些买房人,虽然有一套房,但再买房也算买首套房:2016年央行最新规定,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非一
2020-05-25
公积金贷款的政策和商业贷款截然不同,只认公积金贷款记录,不认商业贷款记录,也就是说,即使使用过商业贷款买房,但是没有使用过公积金贷款,买房还是算首套。同时也和名下房屋套数无直接关系,即使名下有房产,不在限购的房屋内,只要没有使用公积金贷款,公积金贷款
2020-05-25
日前三部委联合发文公布二套房认定标准,各地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应该依据拟购房家庭成员名下,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相比之前国务院“新国十条”,认定标准对于异地购房贷款的限制已有所宽松。按照“新国十
2020-05-25
2014年9月30日,央行、银监会刚刚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首套房贷利率为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
2020-05-25
不要轻易相信“假离婚”购房,一旦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变心,极易弄假成真,之前不乏“假离婚”而一方假戏真做的真实案例,大家应引以为戒,小心弄假成真、人房两空。假离婚买首套房已经不现实,新版征信将于2019年5月进行切换。再次申请时,
2020-05-25
当然,一般购买首套房,都会有一定的优惠折扣,购房者在买房时,要结合自己的还贷能力、经济水平,仔细算一笔帐。如果参照85折利率来算,首套房比二套房:首付少支出10万,总利息少支付11万,契税方面少支付0元或者5000元。
2020-05-25
综上来看,各地实行的不同标准很可能会给首套房与二套房的判定带来区别,所以在了解首套房与二套房的认定标准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清楚以上这些问题。不过需要提醒各位朋友注意,不论是认房又认贷还是认房不认贷亦或是认贷又认房均不是一种科学的称呼,政府部门也没有明
2020-05-25
1,新的房贷政策不再以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来认定,二套房购买家庭只要还清首套贷款,再次贷款也将按照首套房认定。2,另外,如果首套房贷未还清的,再次按揭购房是执行二套房的待遇的,首付最低40%,贷款利率上浮10%。如因当地暂不具备查询条件而不能提供家庭住房登记查
2020-05-25
首先认定的标准是以家庭为单位。全款买过一套房再贷款买房。夫妻两人一方婚前有房但无贷款记录另一方婚前有贷款记录但名下无房产婚后买房申请贷款。需要注意的是,像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南京、合肥等一些限购城市,不管贷款是否结清,都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首付
2020-05-25
婚前已购买一套房婚后再购买一套房是首套房的情况下,购买的房产面积不超过90平米的需要缴纳的契税是:房款的1%;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