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股东直接诉讼被告相关法律知识

股东直接诉讼被告相关法律知识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被告范围

    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代表诉讼被告人的范围包括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侵害公司合法利益的人。为充分发挥原告股东的"啄木鸟"作用,公司法拓展了被告范围,将公司高管、控制股东和第三人均纳入被告范围。根据该法第152条第3款之规定,他人侵犯公司合

    2020-05-25

  • 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效力及赔偿分配是怎样的

    然而,由于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股东个人的利益有可能与被代表的公司利益及其他股东利益发生冲突,若允许原告股东在诉讼中与被告达成和解或主动撤诉,从而在诉讼之外得到个人的不正当利益,则与设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初衷相悖。因此,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股东应将和解

    2020-05-25

  • 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

    从新《公司法》第151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范围较广,任何侵害公司利益,而公司无正当理由拒绝或怠于对其行使诉权的侵害人,均可能成为,包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清算组成员以及其他任何人。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来维护公司利

    2020-05-25

  • 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180日以上连续持股期间,应为股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已期满的持股时间;规定的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是指两个以上股东持股份额的合计。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他人。由于股东代表诉讼的实质原告是股东所在的公司,只是因公司怠于或者拒绝

    2020-05-25

  • 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是谁

    派生诉讼的被告是以不当行为侵害公司利益而应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当事人。从以上两种立法体例可看出,以美国式的派生诉讼的被告的范围界定对股东和公司的保护为优。中国立法对派生诉讼的被告的规定类似于美国,不仅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作为派生诉讼的被告

    2020-05-25

  • 股东代表诉讼软肋与补强--时效、费用、公告禁止

    对此提法,笔者有两点不同意见,首先是股东代表诉讼应该无涉《行政诉讼法》,这个被告确认问题将另文论述;第二,股东代表诉讼应当有符合其诉讼特点的时效制度,这绝非叠床架屋。诉讼时效,其制度目的主要有二。

    2020-05-25

  • 了解股东代表诉讼的定义和要点

    原告与第一被告是合资企业第二被告的合法股东。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股东代表诉讼。股东代表诉讼起源于英国衡平法,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均有此制。1966年台湾地区公司法也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机制。但我国现行公司法并未将这一有着诸多优点的诉讼机制纳入其中,仅

    2020-05-25

  • 新公司法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所谓股东代表诉讼,是一种赋予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而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安排。股东代表诉讼的机理: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代理性。被告范围:一类是第152条规定的董事、监事和高管;另一类是第152条第三款规定的他人,即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符合

    2020-05-25

  • 股东直接诉讼的被告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被告,提起的要求确认公司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无效之诉讼,不属于股东代表诉讼,应认定为股东直接诉讼。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9-08-09

< 1 2 3 4 5 6 7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违约金的定义和性质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 家暴如何应对:合法途径及相关法律知识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 在职公务员搞培训班和面试班违法吗
  •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