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发生争议后也没有达成书面的仲裁协议,或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无效,合同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包括涉外合同的当事人,都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人民法院提起合同案诉讼,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建设工程施工
2023-11-09
(一)建设工程已列入年度建设计划;(二)建设用地和工程报建手续完备;(四)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到位资金能够满足工程进度要求,并有金融机构出具的资金证明。发生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和解,或者通过第三者进行调解。合同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
2023-10-08
承包合同诉讼时效规定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民法典》相关规定应当按照三年的时间来计算诉讼时效,工程承揽合同诉讼时效规定是3年的时间,一般认为,诉讼时效旨在保持法律活动的安全及保持权利和平、避免争议。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
2023-06-28
发生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和解,或者通过第三者进行调解。如果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发生争议后也没有达成书面的仲裁协议,或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无效,合同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包括涉外合同的当事人,都可向人民法院提起
2022-10-27
商事合同的分类包括销售或购货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合资或合营合同、补偿贸易合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以及代理协议等。商事合同一共有十种类型,商事合同纠纷属于民事案件,需要用民事手段解决。当出现商事合同纠纷问题时,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争议的问题进行协商,争取达
2022-10-24
发生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和解,或者通过第三者进行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
2022-05-06
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等等,协商或调解是最先采用的方式,当协商或调解解决不了时,是仲裁还是审判,还可以依合同的约定。除了约定仲裁条款外,当事人还要以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即协议管辖。如果双方订立了协议管
2020-07-21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纠纷诉讼中的工程造价鉴定,是法官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和证据,依照程序法的规定进行司法审查的主要内容。因此,只要不是出现法定的不能或无法适用合同价格条款的情形,诉讼中的工程造价争议鉴定,就应当遵循契约性原则。最高法院的上述规定无疑体现了工
2020-05-25
根据《合同法》第279条,建设工程竣工后,发包人应当根据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发包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价款,并接收该建设工程。承包人已经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发包人拖延验收的,以承包人提交验收报告之日
2020-05-25
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依据发包人要求对地基基础设计变更并进行施工,后因双方产生争议,工程停工、双方解除施工合同。在工程未经竣工验收的情形下,发包人即已擅自投产使用,在其生产期间,生产车间、锅炉房及其他设施出现地基下沉、墙体裂缝等严重工程质量问题。2008年
2020-05-25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签署之前承包方会提交一份预算报告,工程竣工后再由承包方提出决算报告,然后报经发包方审核,达成一致后由发包方支付。承包方提交决算报告的前提是工程“竣工”。“竣工”这一概念在建设工程领域本来是一个无争议的技术概念,即合同项下的工程量已完成
2020-05-25
实际施工人可以利用合同无效来保护自身权益。无效合同,自始无效,除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外对双方都无法律约束力。实际施工人主张与其上家之间的合同无效,可以免除工期延误等违约责任。实际施工人应当善于运用法律规定,减轻或免除自身的质量责任。总承包人、分包人、实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