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疲劳驾驶造成车祸,以交警现场处理结果为准。对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驾驶人记6分。
2024-09-04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疲劳驾驶是指驾驶者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四小时,如果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的,并不属于疲劳驾驶。
2024-06-28
闯了红灯停在中间不走同样扣6分。(一)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三)驾驶营运客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十三)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
2024-02-26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开车玩手机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开车玩手机可以视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违法行为,可以处100元的罚款。(七)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此外,吸大麻发生车祸的概率占21%、酒
2024-01-29
开车睡着一分钟疑似疲劳驾驶。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一次扣12分;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一次扣6分。如果疲
2023-11-29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2023-11-25
按照宽严相济原则整体调整记分分值和记分项目。(四)驾驶校车、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运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百分之二十以上,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百分之百以上的;旧: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末停车休息或者停
2022-04-11
连续驾驶不得超过多久?很多车祸的原因就是疲劳驾驶,因此连续驾驶机动车不应超过4小时。驾驶公路客运车辆或者危险品运输车辆有过度疲劳驾驶行为的,由公安部统一规定,一次记6分。其他有此行为的机动车驾驶人,只罚款不记分。根据以上相关回答,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
2022-03-05
疲劳驾驶重点查处的车辆是指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如果连续驾驶上述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可以对驾驶者扣12分和并处罚款。暂扣机动车驾驶证,是指将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证予以扣留,在一定期限内停止其机动车驾驶资格
2021-10-24
开车时看书还撸狗的行为,确实惊呆了不少人的眼睛,而这种行为极为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对于该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有相关规定。(七)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
2021-10-19
提前驶入待转区是闯红灯,要扣6分。(一)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三)驾驶营运客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十三)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
2020-07-21
(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十)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四)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
2020-07-21
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2020-05-25
(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十)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二)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十一)在道路上车辆发生故障、事故停车后,不按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