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如何有效防范高空坠物事故的策略。包括制定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和培训、对所有高处作业人员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在相应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以及物料提升机、施工外用电梯和塔吊的安装验收等。同时,提出了其他高空
2025-04-24
他人高空坠物的责任问题。如果高空坠物未造成损害或能找到肇事者,则责任明确;但若砸到人或找不到肇事者,除能证明清白者外,其他人需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高空作业需要的证件及相应规定。
2025-04-20
预防高空坠落的相关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带,设置安全网等。同时,介绍了《民法典》中有关高空抛物造成损害的责任规定。另外,对于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的烫防水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高处作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2025-04-16
烫防水人员是否需要高空作业证的问题。防水工程可能涉及高空操作,因此从事高处作业的防水工人需要持有相应的高处作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对于高空坠物砸坏东西的赔偿问题,应遵循过错责任原则,明确侵权人后进行赔偿,若无法确定实际侵权人,可能由可能构成加害行为的建
2025-04-09
高空作业需要持有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包括高空作业的定义、证件的获取方式及规定,以及高空坠物责任的判定。高空作业需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取证,证件每三年审查一次,每六年更新一次。高空坠物责任根据物业服务合同、建筑物使用人等的不同情况判定。
2025-04-09
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等五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的高处作业是高处作业伤亡事故可能发生的主要地点。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的高处作业。交叉作业中,若高处作业不慎碰掉物料,失手
2025-02-17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主要包括指派无资格人员从事登高架设作业、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的人员擅自从事高处作业、未经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不按规定通道进入作业面、拆除脚手架等时无监护和防护措施、高空作业时不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注
2024-07-30
高空坠落是指人或物从高处落下来,施工现场的高空作业中如果未进行防护或者防护不到位,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责任由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2024-04-24
如果双方均具有缔约的主体资格,且意思表示真实合法的,不违背公序良俗的,有效。(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2-06-17
1、防范建筑施工高空坠物的措施有:加强各级领导和专职、兼职安全人员跟踪到位的安全监护;高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体格检查、作好工人入场的安全教育;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带;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规定5级以上大风不得高空作业;不得随意动用外
2022-03-2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高空作业安全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主要依据协议的内容而定,如果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该条款是无效的。这里的“损失”应以实际已经发生的损失为限,不应当赔偿期待利益,因为无效合同的处理以恢复原状为原则。
2020-07-21
企业使用童工进行高空作业犯了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第二百四
2020-05-25
甲方、乙方为保证文明施工,消防治安安全管理及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根据有关规定签订安全协议,双方应共同遵守。若乙方未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或违反相关安全规定、违章施工,有权停止乙方施工。并由乙方派专人负责现场施工安全,保证安全无事故。
2020-05-25
夏某和朋友卢某合伙经营生意,双方签订的协议规定,双方利益均分,风险共担。卢某负责对外协调、催结账等;夏某负责现场工程、人员调配、管理的协调及交工等事宜。同年9月22日,夏某在给酒店清洁外墙时从高空坠落受重伤,被送到附近一家医院抢救,随后死亡。经一家法医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