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是指专利权人作为转让方,将其发明创造专利的所有权或将持有权移转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约定价款所订立的合同。通过专利权转让合同取得专利权的当事人,即成为新的合法专利权人,同样也可以与他人订立专利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2024-03-22
专利转让是拥有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人把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让给他人的一种法律行为。专利法规定,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当事人必须订立书面合同,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生效。书面形式和登记及公告是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未签订书面形式或未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
2024-03-18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是国家依法授予的一种排他性权利,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使用其专利。但是,专利权可以转让,在专利权人收取专利权受让人一定的价款后,将专利权转移他人。专利权转让时,让与人与受让人应签订书面的转让合同。根据相关规
2024-03-11
如果双方都是专利权人可以,只有一方是专利权人不能共用。指专利权人有条件地允许他人使用其专利技术。被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强制实施许可的专利,可以不征得专利人许可,但使用人应支付报酬。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可以出卖、赠与、抵押,也可以作价投资入股,继承转让是由
2024-03-06
5专利权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转让超过其应有份额的专利权的,由转让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受让方明知对方越权转让而仍然接受,从而双方构成共同侵权,可由受让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024-03-05
专利转让合同是一种通过书面合同将专利权转移给受让方的方式。该合同应包含项目名称、发明创造的名称和内容、专利申请日、专利号、申请号和有效期限、专利实施和实施许可情况
2024-03-05
非专利技术说包括在特许权使用中的。非专利技术与专利权一样,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未来岁月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非专利技术可向外界购得,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入帐。自创的非专利技术需耗费大量的研制费用,原则上应予资本化,由后期分摊。按照现行财务
2024-03-03
专利权转让证明的办理需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只有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专利申请权转让的权利人才能获得该证明。办理过程需要支付相应费用,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交不同
2024-03-03
写明专利的种类、名称、申请日、批准日、有效期等;
2024-03-01
它是指专利权人可以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技术并收取专利使用费。许可他人实施专利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转让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
2024-02-29
对于“登记和公告”是专利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条件还是“转让行为”的生效条件,意见不甚统一。一种观点认为登记和公告是专利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条件,未经登记和公告,该转让合同为无效合同,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根据“合同自由”原则,该转让合同有效,但未
2024-02-27
专利法规定,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当事人必须订立书面合同,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生效。书面形式和登记及公告是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未签订书面形式或未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的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受法律保护。也是合同生效的核心要素。同时,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
2024-02-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条、第十二条和第七十五条的规定,专利权转让费用由当事人自行在转让合同中约定。双方可以综合考虑专利的市场价值、转让人的商业信誉等因素来
2024-02-26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专利申请权转让需要办理“专利申请权转让证明”。该证明只向专利申请的权利人出具。办理该证明需缴纳相应费用,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交
2024-02-21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必须订立书面合同,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生效。因此,专利权的转让时间是在登记公告之后。如果转让合同的签订明显违反公平原则,或转让方有意给受让方造成损失的,转让方应返还转让费。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请求撤销专利权,或请求专利复
2024-02-19
(一)汇票、支票、本票;(四)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5条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未经质权人同意而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已出质权利的,应当认定为无效。因此给质权人或者
2024-02-18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具体刑罚根据肇事后的行为如逃逸、事故责任等有所不同。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情形,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