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期审理的定义
延期审理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法律规定的情况,致使人民法院不能在原定的日期对案件进行审理时,人民法院将已经开庭审理的案件改到另一日期进行审理。
二、延期审理的情形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可以申请延期审理:1. 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如果因突然患病等正当理由无法到庭,将影响人民法院对证据的审查和事实的认定,从而影响裁判结果,因此可以延期审理。2. 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回避决定前应暂停参与本案工作,如果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参加本案工作导致案件无法进行,可以延期审理。3. 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情况可以延期审理。4. 其他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形,例如一方当事人因妨害民事诉讼被拘留,无法按期或继续开庭审理等。
三、延期审理的通知
人民法院决定延期审理后,如果下次开庭审理的日期和地点能够即时确定,应当当庭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如果无法即时确定,可以在确定后另行通知。
四、延期审理的判断
在司法实践中,确定是否存在需要延期审理的情况是开庭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如果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没有到庭,应及时报告审判长,并由合议庭确定是否需要延期开庭审理或中止诉讼。决定延期开庭审理的,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决定中止诉讼的,应当制作裁定书并发给当事人。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刑事诉讼证据规定原则
一、审判机关取证原则
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的规定,审判机关有权利和义务收集、调取证据,并有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与当事人中心诉讼模式下法官不负有收集证据义务的原则不同,我国现行诉讼模式具有较强的职权主义特征,法官运用职权收集证据、查明案情对于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利弊存在争议。
二、最佳证据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适用于书证,即原始文字材料的效力优于复制件,因而被视为“最佳证据”。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复制件的效力在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下可以等同于原件。我国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最佳证据规则不仅适用于书证,也适用于物证。
三、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原则
言词证据是指以人的语言表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各国普遍禁止将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口供作为证据使用,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禁止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并规定非法取得的证言、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