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抵押 > 房产抵押担保 > 期房抵押登记所需的材料

期房抵押登记所需的材料

时间:2025-07-10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3538
期房抵押,也是常见的一种抵押方式,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资金流转。但是很多人都想清楚知道,期房抵押的证明材料有哪些?以及期房抵押登记如何操作?今天手心律师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疑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进行期房抵押登记时,需要提交以下证件和文件:

1. 申请

提交书面申请表。

2. 预购(售)合同

提交预购(售)合同的全套文件,包括已登记备案的预售合同。

3. 贷款合同

提交贷款合同。

4. 抵押合同

提交抵押合同。

5. 开发商同意抵押证明

提交开发商出具的同意抵押的证明文件。

6. 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代理人身份证明的复印件。

7. 其他必要文件及资料

根据登记机关的要求,提交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资料。

期房抵押登记的操作步骤

进行期房抵押登记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

开发商必须按照规定前往市房管局市场监察科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并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该证书上的楼房坐落号应为局产权产籍科现场测绘并统一编制的楼房确权号。

2. 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

在期房买卖双方签约时,应使用市房管局统一印制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签约后的30天内,预售方应持预售合同到市房管局市场监察科申请登记。经审查并加盖登记专章后,合同生效,并备案一份由市房管局保留。

3. 办理贷款抵押登记

抵押当事人、地产开发经营单位和贷款银行三方须持已生效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商品房预售合同原件、预付款凭证及其他证明和证件,到市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处抵押科办理抵押登记备案手续。经审查核准后,贷款银行将颁发《期房抵押登记备案证明书》。对于已办理抵押登记备案但贷款抵押关系尚未终止的情况,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应在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0天内,到市房管局产权产籍科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并通知贷款银行和抵押人。

期房抵押证明书

购房人购买位于某某地段的商品房住房壹套,房号为,建筑面积为方米,总售价为人民币。已签订《商品房购销合同》,合同编号为某某号。

经核实,购房人希望将该房作为抵押物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部进行抵押贷款。购房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该贷款必须由银行直接拨入指定账号,否则此抵押证明书将失效,我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房管局:

经我单位审查并与协商确认,购房人购买我单位坐落在某某地段商品房住房壹套,房号为,建筑面积方米,总售价为人民币,已签订《商品房购销合同》,合同编号为某某号宏建现经我单位核实,同意购房人用该房作为抵押物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部抵押贷款,购房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款应专款专用,必须由银行将该贷款直接拨入我单位指定账号,否则此抵押证明书将失效,我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房管局

日期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屋抵押的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

    房屋抵押的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担保合同的效力依赖于主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房屋抵押是指将房屋作为债权的担保,不转移占有权。抵押时需注意房屋所有权抵押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如不得抵押的房地产类型。抵押已出租的房屋时,需遵守相关规定并书面告知

  • 房屋抵押权登记申请流程

    房屋抵押权登记申请的流程,包括填写申请表、提交书证材料、受理登记、登记初审、复审、终审、缮证、交费发证以及归档等步骤。同时,也详细列出了申请登记所需的书证材料,包括房屋所有权证、房地产抵押合同等,并说明了相关费用及优惠政策。

  • 房地产抵押登记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房地产抵押的限制条件和办理程序。限制条件包括权属来源、城市规划、司法机关裁定等。办理程序包括提交申请文件、受理申请、审核、登记、收费发证和立卷归档等步骤。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时,需向登记机关提交相关文件,并遵守相应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 房屋抵押登记的法律要求

    房屋抵押登记的法律要求,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在办理房屋抵押登记时的限制。办理抵押登记时需准备的材料包括申请书、所有权证等文件。同时,权属争议、公共福利事业房地产、文物保护建筑物等也不能抵押。文章还列举了其他不得抵押的房地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 离婚后是否可以将房产作为抵押物
  • 房地合并抵押的规定及其目的
  • 抵押贷款的法律保护及风险
抵押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