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标准 > 农村拆迁评估纠纷的诉讼费用

农村拆迁评估纠纷的诉讼费用

时间:2025-07-16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9495

一、诉讼费用缴纳办法

根据《诉讼费用缴纳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财产案件的诉讼费用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以下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 请求金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 请求金额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 请求金额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4. 请求金额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5. 请求金额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6. 请求金额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7. 请求金额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8. 请求金额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9. 请求金额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10. 请求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拆迁诉讼的注意事项

1. 拆迁诉讼的时效约束

即使拆迁方存在损害权利的行为,当事人如果没有在法定的时间内提起诉讼,将无法得到法律保护。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只要认为拆迁方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就应在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或3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超过这个时间,当事人只能通过信访、投诉等非诉渠道解决问题。

2. 法院、房管局无权强制撤销房产证

房产证是证明权利人享有房屋权利的凭证,但即使当事人在拆迁诉讼中败诉,法院也无权直接撤销房产证。即使房屋是违章建筑,法院也只能要求房管局撤销房屋的产权证。房管局只有在出现登记错误等情况下才能撤销房屋产权证,而不能因为当事人不服拆迁决议或有不合理的要求而撤销房产证。当事人若认为房管局侵害了其房屋所有权,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恢复其权利。

3. 并非所有拆迁公告都可以诉讼

当拆迁方在拆迁之前需要发布拆迁公告时,能否对拆迁公告不服提起诉讼取决于公告中所载内容。如果公告中载明对拆迁户的具体拆迁计划或补偿方案,当事人不服时,应先要求有关部门裁决,然后再提起诉讼。但如果公告中仅仅载明政府的拆迁标准等规范,当事人则不能提起诉讼,只能在对拆迁计划或补偿方案提出行政诉讼时,要求法院附带审查公告中所载规范内容。公告必须发出来才能广而告之,因此当公告还只是一份政府文件或会议纪要时,当事人不能过于急躁地提起诉讼。

4. 在诉讼期间,拆迁方不能强制拆迁

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当事人对拆迁事项有争议时可以提起诉讼,因此在争议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拆迁方不能强制拆迁。为了避免拆迁方的违法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拆迁程序会在当事人提起诉讼后停止进行。然而,在市政工程中,由于工程涉及公共利益,政府在已经给拆迁人安置并执行行政裁决不会影响其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拆迁方仍可强制拆迁。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广州旧城改造:新增补偿安置方式

    广州市旧城改造的新增补偿安置方式。广州市提供了货币补偿、就近安置和异地永迁三种补偿安置方式,并增加了搬迁时限奖励费。同时,改造项目的根本目的是调整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创造宜居环境。在城中村改造中,村民可以选择自主改造或公开出让等模式。旧城更新改造实施

  • 行政补偿范围的解析

    行政补偿的范围和程序制度。行政补偿包括征收程序、补偿程序、监督程序和救济程序,其中救济程序是保障实体权利实现的关键。行政补偿的范围可分为行为范围、事项范围和权益范围。建立完善的行政补偿制度需要涵盖这些方面,以确保公民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 征地拆迁过程中房子被认定为违章建筑怎么办

    征地拆迁过程中房子被认定为违章建筑的情况及应对方法。介绍了违章建筑的定义及历史背景,揭示了拆迁过程中因法律宣传不足导致的大量违章建筑现象。文章指出,拆迁方可能会利用违建降低补偿成本,并提出了应对房子被认定为违建的具体步骤,包括保持冷静、寻找证据、咨询

  • 大棚征地拆迁的补偿方式

    大棚征地拆迁的补偿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土地补偿费根据耕地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计算,安置补助费则根据需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此外,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

  • 棚户区改造补偿方式及置换比例
  • 旧城改造补偿标准
  •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拆迁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