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予执行
根据我国现行《仲裁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审查仲裁协议的效力,并对仲裁的管辖权进行控制。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时,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如果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由人民法院裁定。
二、撤销裁决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对仲裁裁决予以撤销和发回重审。在国内仲裁方面,《仲裁法》规定了几种情形可以申请撤销裁决,包括没有仲裁协议、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仲裁庭的组成或程序违反法定程序、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仲裁员在仲裁案件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以及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形。人民法院有权撤销该仲裁裁决。此外,《仲裁法》还规定了对仲裁裁决撤销的程序。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人民法院应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驳回申请的裁定。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将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如果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人民法院应裁定恢复撤销程序,以此规范裁决撤销程序的顺利进行。
国内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合理性和问题
仲裁的优点和好处
作为一种替代式纠纷解决方式,仲裁具有裁决者独立性强、当事人的自主权大、一裁终决、程序简单便捷、处理及时等一系列优点和好处。因此,在当代社会中,仲裁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问题的存在
然而,在国内仲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仲裁制度的不完善,某些仲裁员在处理案件时可能因专业缺陷、道德不足或不负责任而做出当事人认为不当的终局仲裁裁决。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仲裁的进一步发展。
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必要性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仲裁进行适度的司法监督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仲裁的正确行使,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使其不背离该制度设立的初衷。
对当前国内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完善对策
为了解决当前国内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仲裁裁决的审查和控制
人民法院应加强对仲裁协议效力和仲裁的管辖权的审查和控制,确保仲裁裁决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建立完善的撤销裁决制度
应建立完善的撤销裁决制度,明确仲裁裁决可以被撤销的情形,并规定相应的程序,以保证撤销裁决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加强对仲裁员的监督和制约
应加强对仲裁员的监督,建立健全的制约机制,防止仲裁员因个人原因或非法行为对裁决结果产生不当影响。
加强仲裁机构的规范管理
仲裁机构应加强自身的规范管理,提高仲裁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确保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内仲裁司法监督制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高仲裁制度的效力和公信力。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仲裁,推动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促进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