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的申请时效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提出工伤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的标准,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如果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将补足差额。
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交以下资料:
工伤认定部门提供的申请表,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
提供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在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时,工伤认定部门应在十五天内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材料。
如果申请材料齐全、管辖正确且未超过时效,工伤认定部门应立即受理,并书面告知受理的理由。如果因管辖或时效问题不予受理,也要书面告知不受理的理由。
如果是职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需要对劳动关系的成立、受伤的过程以及医疗资料进行举证。如果职工或职工家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认为不是工伤,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工伤认定部门在受理后60日内应作出书面结论,判定为“是工伤”、“视同工伤”或“不是工伤”。在该书面通知中,应告知职工和用人单位不服结论时,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哪个单位申请行政复议,以及在多长时间内向哪个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职工或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工伤认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和流程、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情形以及视同工伤的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及办理流程、劳动仲裁的程序和时效等相关内容。为保证工伤认定的客观公正和简捷方便,制定了相应的工伤认定办法。
员工因工伤(亡)的补偿事宜的申报材料及办理手续。用人单位、员工或家属需在医疗终结或伤残等级鉴定后三十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到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办理补偿。材料不全需补齐,符合法律、法规且材料齐全的申请将正式受理。工伤保险部门将核算补偿额并支付,特殊情况可一次性
员工工伤认定与社保的关系,即使员工未购买社保,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进行工伤认定并获得赔偿。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工伤伤残鉴定的程序,包括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内容、申请、期限和复查申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期限。
职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规定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和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