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发生工伤后,不论是否购买了社保,都可以进行工伤认定。如果员工未购买保险,用人单位将负责对员工的工伤进行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十五条的规定(不包括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只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且受伤情况符合规定,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都应认定为工伤并按工伤待遇获得赔偿。
当职工发生工伤后,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时,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重,十级为最轻。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可以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的60天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如果需要,可以延长30天。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后的15天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工伤的评定伤残等级一般在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
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的期限如下:
如果在医疗终结前已经作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在医疗终结后30日内提出。
如果在医疗终结后作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在工伤认定后30日内提出。
申请旧伤复发鉴定应在病情发生后治疗终结前提出。
对于因病致残或非因工致残的等级评定和其他鉴定,应按照相关规定的时限提出申请。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如果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时,被鉴定人或其近亲属提出申请时,被鉴定人应已满最短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用人单位单独提出申请时,被鉴定人应已满最长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
员工工伤认定与社保的关系,即使员工未购买社保,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进行工伤认定并获得赔偿。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工伤伤残鉴定的程序,包括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内容、申请、期限和复查申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期限。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问题。一般受伤后三个月内应进行伤残鉴定,该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鉴定由司法部门委托相应机构进行,需要提供相关病历、工伤认定决定书等材料。鉴定过程中需遵循伤情稳定的原则,并在伤者康复后进
工伤索赔的相关程序,包括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以及工伤认定行政复议程序等。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来申请工伤认定和索赔,包括提交相关材料、经过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仲裁和诉讼等步骤,最终得到工
劳动鉴定的一般程序及相关权利。内容包括伤残职工提出鉴定申请、前往指定医疗机构检查、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并作出结论、异议处理、病务案件处理以及重新审查与复查的程序。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对鉴定结果持有异议时的处理方式和劳动鉴定委员会的权利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