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在有序发展,其中人权建设的进步是显著的。将“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公民宪法权利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人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具体化为公民的一系列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才能真正实现“尊重”和“保障”。在所有这些具体的公民权利中,公民的平等选举权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平等的选举权不仅是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公民权利的根本前提和必要基础。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被广泛认为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举措。
此次选举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改变了现行选举法中农村与城市按照“4∶1”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规定,修改为按照城乡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草案将原选举法的第十二、十三、十四条合并为第十四条,并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本级选举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第二,草案对适当提高基层代表和妇女代表比例进行了修改。第三,对选举程序中的一些技术性规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
人们普遍关注选举法修正案中由“4∶1”到“1∶1”的变化。原先的“4∶1”明显凸显了农村公民和城市公民在选举权实现上的差异。尽管他们拥有“同票权”,但这种“同票”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高达四倍之多。这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医疗、交通等事故赔偿中的“同命不同价”,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医疗待遇、招生考试等领域中城乡之间巨大的待遇差异,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财政资金分配、国家物资调拨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某些不同待遇。
选举法修改对中国纵向民主新时代的开启。选举法从四个方面推进民主政治,包括基础作用、教育作用、监督作用和保障作用。修改后,农民群体将在各个层面迎来改变,包括更多话语权、更高的选举权和话语权,这将推动其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教育权利、社会文化权利的提升。
新规定下村干部选举的要求。包括任职时间、荣誉、思想政治素质、政策规章执行、工作表现、带领致富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等方面。同时,还明确了不得参与选举的11类人员,包括参与不被认可组织、有处分记录、服刑记录、能力平庸低下、依靠不正常手段上位等人员。摘要的结尾
差额选举制度的意义与实施。差额选举是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方式,旨在促进党内民主生活。差额选举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具有竞争性和选拔优秀人才的优点,但也存在虚假宣传和贿赂选民等局限性。差额选举有利于增强选民和候选人的责任感,改进干部管理体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引发选举法修改与人权建设的讨论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的公布及其引发的选举法修改与人权建设的讨论。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涉及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提高基层代表和妇女代表比例以及对选举程序的技术性修改。特别关注了从“4∶1”到“1∶1”的变化,体现了对农村和城市公民选举权平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