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行为,也被称为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禁止价格欺诈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以下简称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的价格行为,必须遵守本规定。
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应遵循公开、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时,应依法明码标价。降价销售时,应如实说明降价原因、降价期间,并使用降价标价签。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的标价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时,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误导性标价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容易使公众对商品价格产生误解的所有表示或说法。
经营者应根据自身经营条件,准确记录所销售商品、收购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价格,并保存完整的价格资料,不得弄虚作假。若经营者无法提供或提供虚假的降价前交易票据,则其所标原价为虚构价格。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价格欺诈行为均有权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
对于有本规定第六条和第七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经营者,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消费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可能受到侵害,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等。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者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消费者可以要求多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如修理、恢复名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第一款中关于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当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时,他们可以要求经营者纠正错误并依法获得赔偿。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消费者协会的角色变化及支持措施。消费者协会被赋予更多职责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包括举证责任倒置等改变有助于消费者维权。政府应支持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责并提供必要经费。同时,公益诉讼主体扩大也受到关注,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利益。最后提醒消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