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集资房一般由国有单位组织,并利用自有的国有划拨土地用于建房。国家对此予以减免税费的支持。职工参与集资并全额或部分出资建设,建成后房屋归职工所有,不对外出售。也有可能将产权归单位和职工共有,经过一段时间后过渡为职工个人所有,属于经济适用房的一种。
政府集资房的买卖存在一定的限制。集资房是企事业单位为解决内部职工住房问题而建设的,建成后以较低价格转让给内部职工。集资房不能自由在市场上转让,并且其产权以整体产权的形式属于企事业单位,职工购买的仅是房产的使用权,并没有完全产权。因此,集资房没有独立的房产登记凭证。
购买政府集资房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首先,需要确认卖方是否拥有完整的产权,包括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其次,需要查看单位是否有特殊限制条款。只有在取得房产管理部门的出售许可后,才能进行买卖交易。
如果政府集资房的产权已完全过户到职工手中,那么可以进行买卖交易。卖方需要支付比商品房多出1%的土地出让金。如果产权未完全过户到职工手中,需要与所在单位协商,确保职工完全拥有产权后才能进行过户。
外单位的人如果有意购买政府集资房,必须仔细审阅该单位与职工签订的《集资建房协议》,查明单位是否同意员工转让集资房,是否设定了限制条件以及是否保留优先购买权。
购买政府集资房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购买尚未取得房产证的集资房风险更大。集资房的买卖受到很多限制,一般外单位的人不太了解这些限制,容易上当受骗。
购买者在购买政府集资房之前必须先查明房屋的产权情况。产权明晰是政府集资房上市出售的基本条件,只有拥有全部产权的集资者才能进行处分,并且必须取得合法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后方可依法进行交易。
房屋确权诉讼所需的资料及程序。法人需要提交包括建房计划批文在内的十项资料,个人需提交土地使用权证等五项资料以及其他附加资料。房地产相关法律规定涉及转让抵押、价格评估、成交价格申报等方面。诉讼程序包括提起诉讼、缴纳受理费、准备起诉书和相关证据、递交起诉
拆迁还建房居委会是否具备办理所有权证明的资格问题。根据《物权法》规定,居委会不具备房屋管理部门的功能,因此不具备办理不动产所有权证明的资格。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为准,并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进行办理,登记时需提供相关权属证明等必要材料。
单位撤销导致土地使用权被收回的情况下的补偿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因单位撤销导致土地使用权被收回,单位本身不需要进行经济补偿,但在特定情形下,如满足公共利益或实施城市规划等需要,政府会对土地使用权人进行适当的补偿。
房改房转让是否需要交纳土地出让金的问题。房改房具有经济适用房的性质,土地是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交易时需取得完整产权并补交土地出让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未满特定时间不可直接上市交易,但可政府回购;购房满后上市转让需按标准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取得完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