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涉外仲裁中的程序法律适用,是指我国涉外仲裁机构在审理争议案件时所适用的程序性法律规范。这些规范包括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以及当事人的仲裁申请。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规定,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应按照该规则进行仲裁,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且仲裁委员会同意。
我国涉外仲裁中的实体法律适用,是指涉外仲裁机构在审理涉外争议案件时确定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实体权力义务关系,判定争议是非曲直所适用的法律规范。
1. 当事人选择仲裁实体法原则
当事人选择适用我国法律以外的法律或国际公约作为处理争议案件的实体法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不得违反我国法令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
(2)与争议案件具有一定的联系;
(3)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
2. 依冲突规则或密切联系确定实体法的原则
如果当事人没有选择适用的实体法,仲裁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所适用的实体法:
(1)根据争议案件的实际需要,适用仲裁地国冲突规则、仲裁举行地或仲裁庭所在地国冲突规则、裁决执行地国家的冲突规则、国际私法公约和交货共同条件中的冲突规则等;
(2)通过对争议案件所涉国家的实体法规则进行分析比较,或通过对与争议案件有关联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比较,确定适用与争议案件最密切联系国家的实体法。
在涉外仲裁中,如果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所在国参加了某一共同的国际公约或者国际条约,或者双方当事人所在国之间签订了双边条约或者选定,除非双方当事人之间就争议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作出约定,否则,应直接适用该国际条约或者公约。
中国涉外仲裁中的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程序法律适用指的是仲裁机构审理争议案件时所遵循的程序性法律规范。实体法律适用则是在审理涉外争议案件时,确定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力义务关系,判定争议是非曲直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包括当事人选择仲裁实体法原则、依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文化因素对仲裁制度的影响,指出法律文化作为外部力量和基础,与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仲裁文化与法律文化的关系随着仲裁制度的发展而逐渐融合,外在的法律文化对仲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商人文化为例,商人追求利益和效率的特点促进了商事仲裁
全球范围内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设立情况,包括国际知名仲裁机构以及中国的涉外仲裁机构。文章介绍了仲裁机构的性质、任务,并详细阐述了仲裁程序、适用的实体法以及仲裁审理的形式。这些机构并非司法部门,而是依据法律成立的民间机构,主要处理国际商事争议。仲裁程序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