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设立了专门从事国际商事仲裁的机构。这些机构包括国际商会仲裁院、英国伦敦仲裁院、英国仲裁协会、美国仲裁协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瑞士苏黎世商会仲裁院、日本国际商事仲裁协会以及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我国的涉外仲裁机构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总部设在北京,并在上海和深圳设有分会。
仲裁机构并非国家的司法部门,而是依据法律成立的民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处理涉及国际商事争议的仲裁事务。
根据我国仲裁规则,申请仲裁的程序如下:申请人需提交仲裁协议和仲裁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明文件,同时预交仲裁费。仲裁机构在立案后,将向被诉人发出仲裁通知、申请书及附件。被诉人可以提交答辩书或反请求书。
双方当事人可以从仲裁机构提供的仲裁员名册中指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一名仲裁员,并由仲裁机构指定第三名仲裁员作为首席仲裁员,共同组成仲裁庭。如果采用独任仲裁员方式,则由双方当事人共同指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
仲裁审理案件有两种形式:书面审理和开庭审理。书面审理是根据相关书面材料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方式,常用于海事仲裁。开庭审理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仲裁庭的审理是不公开的,以保护当事人的商业机密。
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的法律。如果当事人没有作出选择,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通常情况下,这指的是仲裁所在地的法律,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合同签订地或履行地所在国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包括利用仲裁和法院判决等方式。具体介绍了国际常设仲裁法院、国际法院的组织结构、法官选举、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和判决效力等内容。国际法院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