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解决方案 > 合同纠纷 > 合同的效力 > 胁迫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胁迫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浏览:6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9319

导读

因胁迫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是当然、确定和自始无效的合同,如何合同只是一方胁迫订立,但没有损害国家利益,该类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胁迫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的相关规定和解决方法吧!

概念解读

因胁迫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指一方当事人以对方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合同对方当事人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而签订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胁迫订立并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是当然、确定、自始的无效合同,如果合同只是一方胁迫所订立,但不损害国家利益的,该类合同就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构成要件

胁迫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需要满足胁迫的条件,还需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具体如下:

1. 一方因胁迫与对方订立了合同。

①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预告实施危害,具体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相对人陷入心里上的恐惧而作出违背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

②对方因此陷入了恐惧。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实施了胁迫行为导致合同对方陷入了恐惧心理,也就是说,胁迫和恐惧之间需要有因果关系。

③对方因为恐惧作出了意思表示,对方因为行为人的胁迫产生恐惧心理,对方又基于这种恐惧心理作出了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④胁迫具有不正当性,胁迫行为给对方施加了一种强制和威胁,这种威胁必须是非法的,没有法律依据的。如:不把房子卖给我,我就检举揭发你贪污贿赂的;不卖给我毒品的,我就检举你贩卖毒品的;

2.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这里的国家利益是指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安全利益、军事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的利益不等于国家利益。

参考案例

甲为了炫耀自己显赫的社会地位,甲便以检举乙兵工厂贪污的罪证相要挟,与乙订立了买卖合同,合同中规定,甲向乙预定一辆具有军事性质的装甲车,作为自己的工作生活用车。

甲乙之间的买卖的合同因甲的胁迫而订立,损害了国家的军事利益,该合同属于因胁迫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当然无效的合同,甲乙之间的合同关系根本就没有成立,所以乙无需依照无效合同中的规定为甲提供专用车。本案是就合同效力进行讨论,主要是为了说明这类合同为无效合同,本案中合同当事人的其他刑事犯罪在此不作讨论。

法律依据

《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用工日起满一年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签不定期限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确立以用工为准,不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准,所以签订了劳动合同后还未正式用工的劳动者应当注意。劳动者应当注意,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的过错不签劳动合

  • 签订不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之连续两次订立固定合同

    用人单位连续两次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劳动者没有用人单位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和经济性裁员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这里的连续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必须以双方续订劳动合同为前提,如果用人单位决定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那么劳动者在此种种情形下就无法

  • 工作不想做了需要预告解除吗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又叫预告辞职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因当事人双方主客观情况的变化或某种法定事由的出现,由劳动者一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预告解除权系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解除权。本案中小刘提前进行了预告解除,但用人单位不

  •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双方却因实际已履行了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是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关系的一个方面。在事实劳动关系中,就事实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来看,双方当事人虽然没有

  •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
  •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定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
  • 如何签订承揽合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