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是指执法部门在发现或接到投诉、举报等事实或材料后,认定存在违法事实并需要追究法律责任时,将其作为行政案件进行查处的一种活动。有权立案查处违章建筑的行政机关包括:
(1) 规划局或规划委员会:作为法定部门,负责城市中违章建筑的管理。
(2)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俗称城管,是否有权管理违章建筑主要取决于是否得到省级政府的授权。
(3) 乡、镇人民政府: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负责农村违章建筑的管理。
在进行调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2) 调查人员应主动出示执法证件,这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调查人员具备执法资格,二是防止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冒充执法人员从事执法活动。尽管在实践中,许多执法人员在调查时往往不出示执法证件。面对这种情况,建议被处罚人可以主动要求他们出示证件,并记录下证件上的相关信息(如姓名、编号),以便日后维权。
(3) 在被询问和签署笔录时要谨慎。
(1) 告知、听取陈述和申辩:这主要是为了保障被处罚人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执法人员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通常会书面告知被处罚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被处罚人有权陈述和申辩,如果执法人员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行政处罚决定将不能成立。
(2) 听证: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由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听取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的法律依据,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举证、质证、申辩和意见的程序活动。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时,行政机关应组织听证。当事人不需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如果执法机关决定进行处罚,将作出并向被处罚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如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则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造价5%至10%的罚款;如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则限期拆除;如不能拆除,则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并可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如逾期不改正,则可拆除。
关于拆迁程序的问题,指出未签字就实施强拆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强制拆除前需进行公告并限期要求当事人自行拆除。同时,《物权法》为房屋拆迁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强制拆迁仍需依法进行。文章还提及了关于建设单
司法强拆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司法强拆需满足申请人适格、申请期限合法、被申请人履行法定义务三个条件。法律规定包括先补偿后搬迁、禁止非法方式迫使搬迁以及强制执行条件等。
征地拆迁过程中房子被认定为违章建筑的情况及应对方法。介绍了违章建筑的定义及历史背景,揭示了拆迁过程中因法律宣传不足导致的大量违章建筑现象。文章指出,拆迁方可能会利用违建降低补偿成本,并提出了应对房子被认定为违建的具体步骤,包括保持冷静、寻找证据、咨询
强制拆迁的法律程序及步骤。在作出责成决定后,政府需提前通知被拆迁人并进行宣传解释工作。若被拆迁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自动搬迁,则可实施强制搬迁,并需组织街道办事处等相关负责人作为证明人,公证部门进行证据保全。拆迁物品需妥善存放并通知当事人领取。执行时需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