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未经法院审判判决的犯罪行为,在追诉期限已过的情况下,不被认定为犯罪,即被视为无罪。然而,并非所有过追诉期的案件都能被视为无罪,具体情况需根据相关法律依据进行判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行为经过一定期限不再追诉,具体规定如下:
如果二十年后认为有必要追诉的,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犯罪嫌疑人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从后罪行发生之日起计算。
根据《刑事诉讼法》,以下情形之一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追究,应当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
综上所述,过追诉期并不一定意味着无罪,具体是否无罪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中国法律中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对于起诉后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从撤诉后重新起诉的角度阐述了诉讼时效不中断的理由,包括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的目的、撤诉是对起诉的完全否定以及避免滥用诉讼权利的原则。
打官司的程序及诉讼费用的交纳。文章介绍了诉讼程序的主要环节,包括写诉状、立案、开庭、判决和执行等,并强调了诉讼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同时,文章还详细说明了民事官司的诉讼费用交纳方式,包括一审、上诉和申请执行等费用的交纳方式和相关规定。
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予起诉,或者宣告无罪。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即在追诉期限以内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之一,因此,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必须查明犯罪嫌疑人有无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刑事诉讼法第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