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以在以下情况下中断:
当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时,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和有关程序终结之时起,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当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时,诉讼时效中断。从同意履行义务之时起,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当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时,诉讼时效中断。从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之时起,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可以中断诉讼时效。
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如果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是指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当事人在再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或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时,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
以下是新规定列举的四种情形,出现其中一种情形时,应当认定为“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从而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问题。介绍了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如书面发函、投诉相关部门、签订补充协议或还款协议等。同时,也提供了恢复诉讼时效的方法,如录音催讨法、银行转账法、协商对账法以及故意主张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以
小额欠条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我国民法总则和民法典的规定,小额欠条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诉讼时效的计算起始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时。此外,提起诉讼或仲裁、权利人主张权利、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文章还涉及
合同过期后是否可起诉的问题。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存在不可抗力等障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而提出履行请求、提起诉讼等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因此,合同过期后能否起诉取决于是否存在诉
信用贷款的诉讼时效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信用贷款诉讼的起诉时效为三年,自出借人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之日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法院不予保护,但存在特殊情况可延长。若分期履行债务,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