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信托法 > 信托构成 > 信托财产 > 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谁

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谁

时间:2024-10-28 浏览:7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3671
信托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财产形态,使我国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变得复杂起来。由于我国信托法规定,委托人在设立信托时只是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因此信托设立后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谁所有,成了信托活动中的焦点问题。因为信托设立后,直接涉及到以谁的名义持有信托财产的问题,如在银行开户、购买股票等,都需要明确所有权人。下面,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www.trustlaws.net已对本文重新编辑)

我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问题的规定及争议

第一种意见: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

根据我国《信托法》第三章的规定,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一种观点认为,信托成立后,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受托人成为新的所有权人。这是信托与委托、捐赠等其他制度的本质区别之一。

第二种意见: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委托人

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托成立后,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仍归属于委托人。这是出于对委托人可能利用信托制度规避法律法规的担忧,以保护委托人的债权人利益。

第三种意见:信托财产所有权转移,但新所有权人非受托人

第三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相似,认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但新的所有权人并非受托人。信托财产在信托成立后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外,处于待定状态,只有在条件成熟后才能确定其所有权人。

学术界对信托财产所有权的争论

物权说

一种观点认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受益人。

双重所有权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受托人是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人,委托人或受益人是信托财产的实际所有人。

债权说

有观点认为,只有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受益人享有的是债权。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信托财产归受托人所有是有条件的。在条件成熟前,所有权归受托人;条件成熟后,所有权归委托人或受益人。

笔者的观点

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了体现信托的制度优势,严格区分信托与委托代理和捐赠等制度的区别,方便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并与第三人发生交易关系,笔者认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应作如下安排:

1. 信托有效设立后,信托财产从委托人的其他自有财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运作的财产,仅服务于信托目的。委托人丧失对该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该信托财产不再属于其自有资产。

2. 受托人取得该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权,但并不能享受这一所有权所带来的信托收益。

3. 受益人取得信托收益的请求权,即信托受益权。维持这种状况的条件是信托存续。

4. 信托终止后,受托人不再是信托财产的所有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于委托人、受益人或信托文件规定的人。

以上安排旨在确保信托制度的有效运作,同时保护各方的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信托财产的来源和性质

    信托财产的来源和性质,包括受托人因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及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营业信托受托人的报酬归属问题,即受托人从信托财产或其收益中获得报酬的方式。

  • 我国信托法中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探讨

    我国《信托法》中关于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缺陷。该法在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信托立法时,规定委托人为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存在信托与委托难以区分的问题,且无法为遗嘱信托情形下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提供法律依据。信托财产归属问题是信托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

  • 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

    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信托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各自在信托关系中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委托人拥有知情权、变更信托财产管理方法权等权利,并需保证信托财产合法性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

  • 实施诉讼行为的名义和利益归属不同

    诉讼信托与诉讼代理在实施诉讼行为的名义和利益归属、权限、法律关系稳定性及内部法律关系等方面的不同。在诉讼信托中,受托人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产生的诉讼利益归属视情况而定,且拥有广泛的诉讼权限,法律关系相对稳定,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而在诉讼代

  • 导致信托合同无效的因素有哪些
  • 集合资金信托的定义及要求
  • 选择信誉良好的信托公司
信托构成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