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进行司法强拆
时间:2025-01-28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司法强拆的主体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进行司法强拆的申请应该向人民法院提出,因此人民法院是司法强拆的主体。
相关法律规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进行补偿,然后进行搬迁。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非法手段,如暴力、威胁或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方式来强迫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禁止参与搬迁活动。根据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并且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仍然不搬迁的情况下,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相关材料。
强拆诉讼的流程
一、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行政裁决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双方都应当向同级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裁决。只有经过行政裁决后,当事人仍不满意的情况下,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裁决,如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2、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任何一方当事人或与行政裁决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裁决不满意的,可以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行政裁决的事实认定、行政程序、法律适用、有无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等进行全面合法性审查。
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未经行政机关裁决,仅就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的相关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协议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反悔的情况下,未经行政机关裁决,仅就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合同,依法成立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或者履行协议不符合约定,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形
1、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情况下,搬迁期限届满后,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协议后,且拆迁当事人之间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反悔,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包括未批先用、越权批地、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土地供用方式违法、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违法拆迁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严重后果。
-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包括通过上诉来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证明拆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无法证明,则强拆行为违法。投诉人持有土地使用权证,其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可向法院起诉。如主持拆迁的领导无法说明拆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政府或上级部门应追究相关人
-
行政强拆与司法强拆:了解两者区别与异同
行政强制拆迁和司法强制拆迁是政府和法院在房屋拆迁过程中采取的强制拆迁行为。如果拆迁双方无法达成补偿安置协议,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地局会做出拆迁补偿安置裁决。如
-
律师提醒:注意,这样的强拆是合法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从个人到政府、到国家法律都是要求严厉惩治,并要给受损失的被拆迁人一定的赔偿或者是补偿的。有这样一种强拆,是合法的,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不涉及违法侵害被拆迁人利益,这就是司法强拆。该条例的实质意义在于限制行政权力肆意侵害公民的房屋财产利益
-
我的房屋遭遇司法强拆了,还有救吗?
-
怎么判定司法强拆是否合法
-
谁可以进行司法强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