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交易罪情节严重
时间:2024-10-12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在社会都是平等公正的,不能存在强制性行为,其中就包括了强迫交易,强迫交易是违法的,强迫交易中的情节严重是怎么样的?相信不少人有疑问,别着急,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要讲的就是强迫交易罪情节严重,相信看过下文你会有更多的了解,一起往下看吧。
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及其社会危害性的评估
一、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某些行为,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强买强卖商品;(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
二、强迫交易罪的社会危害性评估
强迫交易罪的社会危害性相对其他暴力性财产犯罪较小,这也是立法者将“情节严重”作为构罪要件的原因之一。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等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因此强迫交易罪的入罪门槛较低。然而,在实践中,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通常以行为人非法谋取的财物数额来判断。也就是说,行为人非法获取的利益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成为构成强迫交易罪的标准。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社会危害性相当的情况下,强迫交易罪的入罪门槛比抢劫罪高的问题。举例来说,某甲以暴力手段迫使某乙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商品,从而非法获取利益。与此同时,某甲采用相同程度的暴力手段抢劫某乙,非法获取金额相同。显然,前者的行为不构成“情节严重”,而后者的行为明显构成抢劫罪。尽管两者都非法获取了相同的利益,并且对受害人实施了相同程度的暴力行为,但区别在于前者存在交易行为,而后者不存在。然而,很难说这两种情况的社会危害性有多大的差异。立法者忽视了强迫交易行为存在两种严重情形:情形一:强迫交易行为人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强迫他人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强迫他人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明显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情形二:强迫交易行为人对强迫交易对象“当场”实施暴力或进行暴力威胁,并“当场”取得交易对价。这意味着通过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获得价款,或通过支付价款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当一个强迫交易行为同时具备这两种情形时,其社会危害性较大,与以相同暴力、胁迫手段抢劫同等金额财物的社会危害性相当。此时,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是否为有偿取得仅仅是形式上的区别,几乎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没有什么影响。从定罪量刑的角度看,强迫交易罪以“情节严重”为构罪要件,导致入罪门槛过高,与抢劫罪的规定相比存在失衡的情况。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买100送50是否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在交易中的自主选择权以及“买100送50”等捆绑销售行为对其的影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其基本权利之一,而捆绑销售行为可能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如了解商品和服务、选择良好信誉的商家、拒绝强制销售等。保护自主
-
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强卖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强卖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强迫交易罪、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和构成要件。接着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指出汤某和高某的行为并不符合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而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应当对其进行定罪和量刑。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权利,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利,公平交易权利,赔偿权利,维权团体权利,知识获取权利,尊重权利以及监督权利等九项权利。文章详细阐述了每一项权利的内涵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要求。
-
强迫交易罪要拘留还是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这里的“威胁”,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以立即实行暴力侵害相威胁,或以其他方式进行精神强制
-
强迫交易罪司法解释
-
强迫交易罪情节严重
-
构成强买强卖合同将被依法解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