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带来的快速、便捷的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进行网络消费,并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消费群体。然而,网络消费的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相较于传统的交易模式,消费者无法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对商品的鉴赏,做出与所购商品或接受服务相当的判断。虽然网络消费中的公平交易权与传统消费并没有本质区别,但鉴于网络的虚拟性、消费信息的过度扩散、消费者与销售者信息的极度不对称等因素,网络消费中的公平交易权更需受到关注。
1、网络消费中的格式合同
为追求交易双方对效率的追求,网络消费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格式合同。格式合同的大量采用使双方当事人利益存在潜在的失衡危险。格式合同往往是由销售者一方制订,没有体现消费者的真实意思表示,消费者只有整体接受或拒绝的权利,无法对其中任一条款进行协商。而销售者又凭借其经济优势,在格式合同中加入许多“霸王条款”,如减轻或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缩短法定瑕疵担保期间或约定有利于己的管辖法院或约定仲裁条款等。这些合同表面上符合契约自由原则,实际上却违背了契约正义的要求,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网络消费中虚假信息的发布
网络消费中,销售者散布的商品信息内容极具诱惑性,促使消费者心动并支付一定财物,销售者收到款项后却拒付商品,这实质上是一种欺诈行为,以期牟取暴利。此外,消费者凭借销售者提供的电子产品、图片介绍等对所购商品做出鉴别,但这些信息多具夸张成分,消费者往往在收到货物之后,发现实物与网络宣传相差甚远,消费者并没有拿到所期望的商品,这显然也是一种不公平交易。另外,销售者又利用网络环境的虚拟性,有意隐瞒真实信息,消费者无法与之联系,获得退换货等售后服务,更不用谈赔偿纠纷的解决了。
中国化工昌邑石化加油站存在的问题,包括加油不开发票的情况。记者在两家加油站加油时均未收到正规发票,只能得到手写收据。加油站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提供发票的原因在于公司没有发票和税务局不给提供。现场观察发现加油站车辆排队等待加油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每天销售成品
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及其表现形式。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在消费活动中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公平交易权的表现形式包括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以及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需要特别强调并获得法律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第1款关于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利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当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利受到侵害时,他们可以要求经营者改正错误并依法获得赔偿。
旅游消费中的法律维权措施。旅游者应注意认清旅游广告,避免选择非法经营的旅行社,确认旅行社资质,查看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同时,旅游者应认真阅读合同内容并保留好发票作为证据。维护自身权益是旅游者的必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