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医疗广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医生在主要媒体频频露面。医疗骗子在电线杆上刷广告很难获得患者信任,也成不了气候,大骗子一般都会找有影响力的媒体发布广告或做健康节目。由于人们认为大媒体会严格把关不会发布虚假信息,便毫无戒备地钻进了骗子设下的圈套。不管是什么媒体,只要发现一种广告(包括软文)铺天盖地,不断出现,十有八九就是骗局。
过度吹捧医生。把医生吹捧得神乎其神,各种头衔、荣誉让人眼花缭乱,这就要怀疑其虚假成分了。《法制晚报》对魏*西的主治医生李*亮调查发现,众媒体吹捧的这位“抗癌卫士”绝大多数信息虚假,李*亮有一个头衔是“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协会的副会长”,而中国压根就没有这个协会!他的所谓“论文”经查证作者均无他的名字。央视播放的《肿瘤绿色疗法,生物细胞免疫治疗》里的王*涛称曾在海军总医院检验科工作,《新闻极客》到该检验科查询得到的答复是“没有一个叫王*涛的人在这里工作过”。
用洋名或称与外国合作。不少医疗骗子给医院或医疗技术冠以洋名,并谎称与外国机构合作,以让患者相信自己的医疗技术含有外国成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武警二院在宣传“生物免疫治疗”时称“与斯坦福大学合作”,《京华时报》向斯坦福大学求证得到的答复是“斯坦福大学方面并未与中国医院有过合作,与魏*西事件更无关联”。
用名人站台。为取得公众的信任,骗子医院会重金聘用名人为其站台,有演艺和体育明星,也有退休高官。当你发现一家医院与什么明星或高官有瓜葛,这很有可能是一个骗局。
传销式的推广。骗子医院类似传销那样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甚至举办大型音乐会造势,邀请知名电视主持人主持活动,给人这家医院很有实力的感觉。
满嘴打包票。很多疾病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拿癌症来说,早期发现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但晚期发现介入治疗不但不能延长患者的存活期,反而会缩短寿命。骗子医院对绝症患者“来者不拒”,因为他们知道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很多家庭宁肯倾家荡产举债也要治病。这些医疗骗子治病是假,骗钱是真,正如《新京报》报道的那样,武警二院皮肤科一个医生一个月从患者钱包里掏出来269万元,个人提成23万元。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副会长赵-淳在《生命时报》撰文也称“莆田系,初心是钱不是善”。
虚假医疗广告就是谋财害命,虽然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的媒体和监管部门对此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但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学会如何识别虚假医疗广告,避免上当受骗,要像《法制晚报》报道的那样:“莆田系大本营的邻镇居民,看病遇到莆田系医院绕着走。”
消费者可以选择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向工商部门举报、向媒体求助、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等多种途径。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中,关于禁止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加重消费者责任的规定。该办法禁止加重消费者的违约金、经营风险责任和其他不应承担的责任,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不得通过合同条款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自由度,不能将自身的责任转
新广告法下转发朋友圈广告需要谨慎的问题。新广告法规定自然人在自媒体发布广告需承担法律责任,虚假广告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转发广告的人如果转发的广告是虚假广告并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也需要承担责任。此外,新广告法已经删除关于涉及费用的前提,发布信息属于广告的性
柯女士因未被告知手机卡号属于“优号”而被要求缴纳复号费的情况。运营商对“优号入网”有特定规定,用户申请复号需缴纳一定话费。类似案例中存在天价复号费情况,律师呼吁相关部门应督促运营商在停机保号业务上更人性化,保护消费者权益,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并制定相关
消费者在商场购买玉石遭遇欺诈时的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解决争议。投诉时需注意索取凭证、了解法律法规和权利、避免逾期投诉以及合理提出投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