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核心是消费者以一定数量的货币可以换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者服务。公平交易的标志是消费者的利益是否得到保护,同时还包括交易过程中是否自愿、是否存在强制性或歧视性交易行为以及消费者是否得到实际或心理上的满足等。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常处于弱者或被动地位,而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构成了交易行为。公平交易权的支撑点是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以实现消费者公平交易。
1. 网络消费欺诈问题:经营者利用虚构的商品和服务信息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在网络上骗取消费者财物,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2. 格式合同问题: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往往面临格式合同的限制,无法进行商量和讨价还价。格式合同中的条款往往违背消费者意愿,导致消费者无法得到保护。
3. 合同条款的不适当履行:网络合同的履行可能存在迟延履行和瑕疵履行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发现与产品介绍不符,或者无法获得售后服务的保障,导致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
为保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建立预防网络欺诈体系:明确规定网络交易中假冒、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行为,要求交易平台提供商对在其平台上开设店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身份审查,确保消费者获得经营者真实的信息。建立中立的网上商誉评价机构,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监控和公示,为消费者选择可靠的商家提供指导。
2. 规范网络消费中的格式合同:明确规定格式合同中与商品有关的详细信息,对可能影响消费者利益的条款进行特殊提示,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给予消费者足够的时间考虑是否接受该格式条款。
3.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责任: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明确网络服务商和网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要求网络服务商及时发现和防范网络交易系统隐患和系统漏洞,采用加密技术和措施保障消费者交易安全和权益。明确违反合同义务和欺诈行为的经营者的赔偿责任,确保消费者的损失求偿权。
饭店、茶楼或咖啡厅设定最低消费额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经营者以最低消费方式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利,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超出实际消费金额的部分。因此,设定最低消费是违法的。
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及其表现形式。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在消费活动中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公平交易权的表现形式包括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以及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需要特别强调并获得法律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第1款关于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利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当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利受到侵害时,他们可以要求经营者改正错误并依法获得赔偿。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权利,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利,公平交易权利,赔偿权利,维权团体权利,知识获取权利,尊重权利以及监督权利等九项权利。文章详细阐述了每一项权利的内涵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