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获得有关知识的权利,是获得其他权利的重要保障。所谓消费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
①有关消费态度的知识,这有利于消费者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
②有关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知识,这有利于消费者根据有关知识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接受到使自己满意的服务;
③有关市场的基本知识,这有利于消费者在纷繁的市场信息面前,指导自己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指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以及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时的解决途径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比较充分、合理的保障。
同时,法律还要求消费者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努力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正确地使用商品或接受可靠的服务。消费者通过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尽可能大的保护。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惯例明确提出了我国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即:
(1)安全权,消费者享有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被侵犯的权利;
(2)知情权,消费者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选择权,消费者享有选择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5)求偿权,消费者在受到人身损害时,依法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6)结社权,消费者依法享有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受教育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受尊重权,消费者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商标与商号产生权利冲突的原因。其中,构成相似性、商标与商号的构成要素以及消费者的混淆是主要原因。商标主要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而商号是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用于表明不同于其他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特征。由于商标和商号的某些相似性和消费者混淆,导致了权利冲
汽车产品召回的相关法律规定。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汽车产品相关活动的各方,制造商需履行召回义务并承担费用。当汽车产品存在缺陷时,需按照主动或指令召回程序要求组织召回。召回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并维护我国消费者国际经济利益。
消费者在商场购买玉石遭遇欺诈时的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解决争议。投诉时需注意索取凭证、了解法律法规和权利、避免逾期投诉以及合理提出投诉要求。
梁先生在小米公司官网购买手机后,因遇到手机自动重启、程序丢失等问题认为公司虚假宣传而将其告上法庭的案情。法官认为小米公司的广告虽然夸大效果但并不构成民事欺诈,实际交付的手机与广告宣传的配置一致,只是广告描述过于夸张。不当的广告宣传并不等同于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