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其它消费者权利 > 抵用券属于欺诈行为吗

抵用券属于欺诈行为吗

时间:2023-10-01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646
我们在逛商场买东西,或者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就会知道,很多商家都会推出一个抵用券的东西,抵用券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抵用,节约一部分资金,是商家吸引顾客的一个手段,那么,抵用券属于欺诈行为吗,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欺诈的故意

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具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在实际生活中,陈述错误事实并不少见,根据行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行为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即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第二类是行为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认为陈述的错误事实是真实的,即他主观上并没有陈述错误事实的故意,此时不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然而,如何区分行为人是否具有陈述错误事实的故意,却非易事。这主要需要从行为人的行为动机、知识经验以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去认定。

欺诈行为的实施

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例如,故意将假冒伪劣商品说成质优价廉就属于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行为。而故意不告知行为人有义务向他方说明的真实情况,也构成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在大部分国家的法律中,当行为人有义务说明真实情况而不说明、保持沉默时即构成欺诈。我国法律也规定了类似的规定,例如《产品质量法》第28条规定,在销售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时,销售者应当事先向消费者或用户作出说明,否则销售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表明在负有说明义务时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此外,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说明义务的行为人也不能保持沉默。

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和意思表示

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构成欺诈,一般必须是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换言之,如果被欺诈人订立合同,那么必须是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与合同内容有密切关系,并且被欺诈人因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对合同内容发生了错误认识。

最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那么也不构成欺诈。这表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判定厂方行为是否构成民事欺诈行为

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厂方的行为可能已构成民事欺诈行为。你可以要求进行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者投诉的应诉受理

    消费者投诉的应诉受理情况。其中规定了应受理的投诉类型,包括消费者受到损害、经营者未履行法定义务和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权益受损等投诉。同时,也明确了不予受理的投诉情形,如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纠纷、商品超过保修期和合格证期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酌情处理的情形,

  • 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的知情权,包括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以及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详尽的信息,并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法律规定了商品和服务应符合的标准和要求。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助于保护其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

  • 虚假广告的法律定义及表现形式

    虚假广告的法律定义及表现形式。虚假广告定义为广告内容虚假或易引人误解,包括夸大失实、语言模糊和不公正竞争等形式。广告主若涉及虚假宣传,需承担行政责任,如公开更正并支付罚款。

  • 遭遇了家暴该怎样保护自己

    人们常说,外面很危险,出去一定要注意安全。湖南省一位25岁的欧女士,因为左眼球破裂,转了3家医院,医生说不确定能否保住她的眼睛。而她受伤的原因竟是丈夫的毒打。其实像欧女士丈夫的行为,不仅属于家暴,而且可能达到了故意伤害罪的标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认定

  • 在遭遇家暴时,怎么保护自己
  • 遇到家暴时怎样保护自己
  • 故意伤害的入罪标准是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