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践经验来看,网络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商品性质千差万别,商品的包装也差异极大,因此政府部门很难通过列举具体商品名录的方式规定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的适用范围。所以,确认了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的商品也就是说确定了适用的范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定作的商品、鲜活易腐的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或者期刊等四类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并规定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然而,在实践中,经营者和消费者对于哪些“其他”商品能够适用无理由退货存在不同理解,一些经营者甚至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类型进行扩大解释,事实上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消法》无理由退货制度,往往导致消费争议发生。
为此,《指引》根据商品的性质,增设了四类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的商品:
2014年我国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但对商品完好的内涵和标准未加以明确,造成不少退货纠纷。
为此,《指引》将普通“商品完好”界定为商品本身、配件及附带的防伪标识、商标吊牌、商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齐全。储值卡(券)类商品完好是指卡(券)内金额未减少。并进一步明确,消费者基于查验需要而打开商品包装,或者为确认商品的品质、功能而进行合理、适当的试用不影响商品完好。
同时,《指引》根据不同行业经营特点和不同类别商品特性,明确了“商品不完好”的判定标准。
《指引》细化了七日的期间计算方式,七日期间自消费者签收商品的次日开始起算。期间最后一天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结束的次日为最后一天,消费者应在以上期间内发出退货商品。
《指引》规定,退回商品所产生的运费依法由消费者承担。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已支付运费的,电子商务经营者退款时可以不退回运费。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被电子商务经营者免除运费的,或者消费者参加满额免运费活动,但退货后订单总金额未达到活动要求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在退款时可以扣除运费。
此外,《指引》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在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明确告知其购买商品所需支付运费或者被免除运费的金额,以及真实、准确的退货地址、退货联系人及有效的联系方式。未告知的,七日期间自电子商务经营者正式告知消费者的次日起计算。
商品三包期后的保修政策。根据相关规定,生产者在商品三包期内必须履行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并明确三包方式、提供修理技术资料和配件、处理消费者查询等。对于家用汽车产品,其包修期限和三包有效期限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若超过三包期,生产者仍应保证在停产后一定时
销售者与供货者能否通过合同免除三包责任和义务的问题。根据《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销售者与供货者之间的合同不得免除三包责任和义务,并详细阐述了三包时间的规定以及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不同产品的保修期限以及相关的三包法规定。保修期限因产品性质而异,一般为一年至三年。家用汽车产品的保修期限不得低于6万公里或一定时间。三包法中对时间有详细规定,包括7日、15日、三包有效期、90日和修理后的产品正常使用时间等。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应了解相
退货后发票的税点承担问题以及处理退货发票的具体方法。根据相关法规和实际情况,销售方应将货款和增值税全部退还给购买方,并作废或开具红字发票。双方也可以约定或协商决定税点承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可能面临发票丢失或做账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