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涨价后打折是否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
时间:2024-01-24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经营者在者促销的时候,会先先涨商品的价格,然后再打折进行促销,这种行为其实是属于没有打折的,打折后的价格和打折前的是一样的,那么先涨价后打折是不是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先涨价后打折行为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先涨价后打折促销被认定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主要涉及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价格欺诈问题。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六条,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视为价格欺诈行为:
- 标价行为中,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与实际不符,并以此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购买。
-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
-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比较。
-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 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七条,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也将被视为价格欺诈行为:
-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即将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作出价格承诺,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 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综上所述,先涨价后打折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构成了价格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根据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包括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合同内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补充协议。同时,文章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经营者应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定也被提及。
-
如何向工商局投诉虚假宣传
向工商局投诉虚假宣传的流程和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虚假宣传,包括信函、传真、短信、电子邮件等。工商部门将按照一定流程处理投诉,并在必要时组织调解。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若权益
-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当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时,消费者有权索赔。法律规定,如因虚假宣传受损,消费者可要求赔偿。经营者如存在欺诈行为,需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对于涉及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虚假宣传,相关责任主体需承担连带
-
法院是否需要公告受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人民法院受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后,是否需要公告案件受理情况的问题。学术界对消费公益诉讼有多种定义,公认的定义是指国家机关和相关组织依法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消费公益诉讼具有特定内容和范围,包括原告资格的主体范围、对“众多”消费者合法
-
食品经营许可制度的规定
-
如何举报电商平台虚假宣传
-
打折商品与质量三包:是否合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