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协议 > 征地协议 > 解决征地补偿协议纠纷的机制是怎样的呢

解决征地补偿协议纠纷的机制是怎样的呢

时间:2025-01-31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506

征地补偿协议纠纷的法律属性分析

征地补偿协议的定义和要件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征收补偿协议是指征收人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对国有土地上被征收人的房屋依法实施征收并进行公平补偿的活动。征收补偿协议的主体是政府,被征收人是房屋的所有权人。征收补偿协议的签订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征收补偿的主体是政府,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2. 征收的房屋必须位于国有土地上,符合规划要求。
  3. 征收补偿须遵守正当的程序。
  4. 征收应对被征收人进行公平的补偿。

征地补偿协议的法律属性

对于征地补偿协议的法律属性的认定,存在两种争议,一是民事合同,一是行政合同。根据合同法的定义,民事合同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达成的设立、变更和废止行政法律关系的协议。

根据《征收补偿条例》的规定,征地补偿协议的签订需要遵守该条例的规定。征地补偿协议的主体是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虽然在协议签订过程中应平等、公平公正对待各方,但征收部门仍然处于管理者的角色。此外,征地补偿协议的签订并非完成征收补偿行为的唯一程序,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征收补偿决定直接进行征收补偿。

综上所述,征地补偿协议的法律属性应定性为行政合同,归属于行政合同范畴。

征地补偿协议纠纷救济途径的构建

主体资格的认定

传统的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作为被诉方,相对方只能作为原告。然而,在征地补偿协议纠纷中,征收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在行使合同中的特权时,其意志可以直接得到贯彻,并不需要借助法院。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行政诉讼规则,允许征收部门以原告身份提起行政诉讼。

举证责任的分担

征地补偿协议具有合同性质,双方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征地补偿协议纠纷中,应合理地分担双方的举证责任。征收部门需对涉及行政权行使的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其他事项则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

裁判依据的确立

征地补偿协议涉及行政特权的行使,其合法性不仅依赖于行政法规,还依赖于协议约定。因此,在征地补偿协议纠纷的司法审查中,应采用合法性、合约性双重审查但以合法性审查为主的标准。

判决形式的健全

除了现行诉讼法规定的判决形式外,人民法院应进一步健全有关行政合同纠纷案件的判决形式,以适应征地补偿协议纠纷的诉讼需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芜湖县房屋征收决定公告

    芜湖县和郎溪县为了防洪保安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征收决定的公告。征收范围、实施单位、征收部门和补偿方案等都有详细说明。被征收人需在规定期限内签订征收安置补偿协议,否则将依法强制执行。

  • 一般征地协议签了多久能拿钱

    征地协议签订后补偿费用到账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拆迁补偿协议内容。协议包括拆迁房屋的现状、被拆迁人家庭情况、补偿方式、拆迁期限、补偿款项支付、违约责任和其他条款。在发布征地补偿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偿费用应到位。拆迁补偿协议涉及多方协商和达成一致的内容,

  • 非住宅房屋与住宅房屋的法律界定

    非住宅房屋与住宅房屋的法律界定,特别是关于住改非的定义和合法性。住改非并非法律术语,但人们常用它来描述将住宅房屋改为生产或经营用途的情况。在征收拆迁工作中,住改非的认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证照、完税凭证、租赁手续、房屋实际使用现状以及经营时间等。根据物

  • 公租房遭遇强拆,如何维权

    公租房遭遇强拆时的维权问题。首先,讨论了原告主体资格的判断,指出公租房承租人在征收过程中应被认定为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有权提起诉讼。其次,强拆行为的合法性审查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程序进行。被告方辩解需考虑公租房拆除是否签订补偿协议、是否属于违法

  • 一、单位和个人各拥有产权比例的公房拆迁了,补偿怎么分
  • 村委会统一签定的征地协议是否有效?无效。
  • 拆迁程序的非法性及被征收人的拒绝权
征地拆迁协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