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使用持有调换假币违法
时间:2024-10-07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愈演愈烈的“HD90假币”事件终于出现了司法的力量
持有假币是否违法?涉假币行为的法律解读
两起案例引发的疑虑
2009年1月12日,上海市金山区小摊贩苏某因购买6张HD90版百元假币,通过调包换给顾客,被金山嘴边防派出所处以行政拘留10天。1月13日,广西农民莫某因故意使用52张HD90版百元假币购物,被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以使用假币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这两起案例引发了人们的疑虑:自己手上持有几张假币是否违法?在什么情况下,涉假币行为会触犯刑法?
持有假币即构成违法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研究所何兵的解释,按照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持有、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一万元以下罚款。实际上,如果只是少量持有而不使用,作为“收藏”,公安机关是不会对此进行处罚的。周光权明确指出,持有假币到达一定数量便是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知是假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持有假币触犯刑法的原因
为何仅仅持有假币就触犯刑法?周光权解释道,金融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相关部门发现假币有权收缴,因为持有假币就存在使用的可能性,即对金融秩序有潜在的危害性。我国刑法对持有性犯罪的规定有很多,例如持有枪支弹药、毒品等。
法律专家解答民众的疑虑
面对处罚、判决和相关法律法规,一些民众仍然存在疑惑。例如,有人咨询是否可以购买假币作为“纪念”。根据银行法的规定,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一万元以下罚款。其中行政处罚并未涉及金额底限,也就是说购买1块钱也违法;而根据刑法和审理伪造货币案的解释的规定,金额四千元以上即追究刑事责任。还有人问到,为什么持有和使用假币的罪行处罚力度较购买和出售假币要轻?根据规定,金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虽然两罪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罚金明显有别,前者是并处或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后者是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周光权教授解释说,持有和使用假币之前的主体可能并不清楚那是假币,持有后迫不得已继续持有或使用,这种情况下主观恶意和危害性都比明知假币而购买的要小,所以在罚金上体现出前者要大大小于后者。另外,如果自己拿真币购物时被“狸猫换太子”,属于什么犯罪?如果是银行工作人员有此行为,会如何处罚?周光权表示,如果“掉包”的金额满足一定的条件,应当以使用假币罪论处,虽然其中涉及诈骗的性质,但诈骗罪的定罪标准相对较高,不利于打击这类犯罪行为。对于银行工作人员以假“换”真的情况,刑法规定从重处理,并无金额底限。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举证材料的种类和要求
诉讼过程中常见的举证材料种类和要求,包括形成法律关系的证据、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以及经济损失情况的证据。同时,还介绍了消费者举证的方法和要求,包括提供证人、提交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等,并强调了举证期限的重要性。
-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导则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导则,目的是规范消费者协会的受理投诉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导则包括处理投诉的原则、依据、适用范围,以及受理投诉工作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等内容。消费者协会应当设立受理投诉工作机构,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保护消费者
-
关于持有使用假币罪立案标准的解析
持有使用假币罪立案标准: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四百张(枚)以上的,才可以立案追诉,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故意持有或者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
非法持有假币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172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规定,数额较大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持有假币罪的立案标准与法律规定
-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辩护词怎么写
-
购买使用持有调换假币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