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变二手车,消费者如何索赔
【案情简介】
2014年5月7日,济宁市民刘-潇在位于济宁市高新区的一家汽车4S店购买了一辆家用轿车,双方签订《汽车买卖合同》,当天付款、当天交车。就在刘-潇提车40多天时,该车意外被一辆电动三轮车剐蹭。维修车辆时,刘-潇被告知这辆“新车”竟然“补过漆”。随后,刘-潇带着疑问找到4S店销售人员反复交涉,该店一名经理最终承认这辆车“的确经过二次喷漆处理”,但对于二次喷漆是在哪个环节发生的表示“不清楚”,并有意将责任推给汽车厂家,甚至质疑是刘-潇“补了漆”。由于双方始终没达成一致意见,同年7月,刘-潇将4S店告上法庭。案件还没审理,刘-潇又遇到了生气的事。按合同约定,新车售出6个月内可以享受免费首保。11月3日,她把车开到省城济南的同类型号汽车4S店进行“首保”,工作人员却说这辆车已过了“首保期”。明明是5月7日买的新车,可这家4S店的系统中却显示销售日期是1月28日,车主也另有他人,联系方式也不是自己的。刘-潇根据4S店记载车主王某的联系方式,拨通电话,对方答复,这车的确在1月28日卖给过他,后来因为小毛病太多给退了。这下刘-潇全明白了,自己买的“新车”居然是一辆二手车,4S店却一直隐瞒真相。
【法院判决】
山东省济宁市中级法院对备受关注的汽车4S店销售欺诈案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原告刘-潇(化名)将车退回,被告4S店将购车款12.8万元退还给刘-潇,同时赔偿38.4万元。
【法律解读】
汽车4S店在销售车辆时,隐瞒曾经销售的事实,构成销售欺诈,应对消费者承担欺诈赔偿义务。
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等耐用商品,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6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在汽车销售活动中,经销商并不存在恶意欺诈,很多时候其本身也不知情,但因举证不能而承担消费欺诈赔偿责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3倍。
陕西省各市消费者投诉协会的电话及联系地址信息。文章列出了陕西省不同地区消费者投诉协会的联系电话和地址,以便消费者在被侵权时能够及时联系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保健食品非法宣传的陷阱以及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的事项。部分非法宣传陷阱包括夸大功效、举办健康讲座诱导消费者、通过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虚构权威证明等。消费者应注意认准保健食品的标识和确认保健功能,并注意产品的禁忌,警惕宣传用语是否夸大或虚假。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包括消费争议商品送检的定义、检验机构名单、服务原则、消费者送检程序、检验机构的受理与拒检、检验报告、虚假检验报告的处理、检验费用的支付以及针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争议送检等内容。规定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途径,确保消费
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商品受到损害时的赔偿问题。当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通常为购买价款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的经营者,如果导致消费者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双倍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