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消费者的多项权益,包括: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包括:
(1) 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
(2) 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3) 有权自主决定是否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或是否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4) 有权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消费者行使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是指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达到公正的结果。公平交易权体现在两个方面:
(1) 交易条件公平,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2) 不得强制交易,即消费者有权按照真实意愿从事交易活动,对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有权拒绝。
获取赔偿权也称为消费者的求偿权,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享有求偿权的主体包括:
(1) 商品的购买者、使用者;
(2) 服务的接受者;
(3) 第三人,指消费者之外的因某种原因在事故发生现场而受到损害的人。求偿的内容包括:
(1) 人身损害的赔偿,无论是生命健康还是精神方面的损害均可要求赔偿;
(2) 财产损害的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及可得利益的损失。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目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地方各级消费者协会已经成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知识主要指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主要指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及权益受到损害时如何有效解决方面的法律知识。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法律对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专条加以规定,是对消费者精神权利的有利保障。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监督权是上述各项权利的必然延伸,对消费者权利的切实实现至关重要。这种监督权的表现,一是有权对经营者的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提出检举或控告;二是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对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控告;三是表现为对消费者权益工作的批评、建议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有原则、有界限的,社会与法律不会保护那些故意损害他人利益或者由于消费者故意或过失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当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理性消费,维护自身权益。
食品安全法第96条关于生产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赔偿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返还价款并获得十倍赔偿。为了认定销售者是否具有“明知”的主观过错,需要考虑销售者是否履行了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此规定体现了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严厉
识别伪劣商品的几种方法。首先通过商标标志识别,了解商标知识可轻松识别冒牌商品。其次,观察外观质量,伪劣商品往往工艺质量低劣。另外,一些商品具有特有标记也可用于识别。消费者应注意出售者的警惕性,对经销伪劣商品的企业要严厉处罚。
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赔偿问题。《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了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销售者需承担的责任和赔偿标准。文章重点阐述了如何认定销售者的“明知”主观过错行为,包括不作为过错和作为过错两个方面,并列举了相应的具体表现。此外,还提及
防伪技术在商品识别和防止假冒伪劣方面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多种防伪技术,包括反应式SK温控防伪标志、荧光型防伪标记、隐形技术防伪标记、激光全息防伪标记以及光敏、温敏双重防伪标记等。这些防伪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保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