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证的申请和评定阶段,主要任务是受理并对接受申请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价,决定能否批准认证和予以注册,并颁发合格证书。
对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目的是使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符合各项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
(1) 认证申请的提出
(2) 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3) 文加审查
(4) 现场检查前的准备
(5) 现场检查与评定
(6) 提出检查报告
(7) 审批
(8) 注册发证
(9) 供方通报
(10) 监督检查
(11) 认证暂停或撤销
(12) 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独立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诞生于70年代后期,它是从产品质量认证中演变出来的。质量体系认证具有以下特点:
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不是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服务,而是质量体系本身。认证的对象都是供方的质量体系,尽管涉及产品的范围有所不同。
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是有关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以ISO9001、ISO9002、ISO9003标准中的一项为最佳选择。
认证必须由与被认证单位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承担,以确保公正性和可信性。
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给予注册和发给证书,获准认证的企业可使用注册标志进行宣传,但不得将该标志直接用于产品或其包装上。
质量体系认证是企业自愿、主动地提出申请的行为,旨在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和扩大销售量。虽然市场压力可能迫使企业申请认证,但这不是认证制度或政府法令的强制作用。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措施以及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同时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基础建设,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国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体制。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被认可的认证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认证工作,审核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规。地方政府监督部门则负责执法监督,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和合规性。这一体制有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
产品质量的定义和特性。产品不仅包括实物产品,还包括服务、软件和流程性材料等。质量不仅仅是产品的固有特性,也包括过程与体系的质量。质量特性涉及物质、操作运行、时间和外观等方面。此外,产品质量标准需符合ISO8402-1994标准,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