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由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
国家引导、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农产品,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国家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行科学的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推广先进安全的生产技术。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技术规范。
假冒食品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问题。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掺假食品的违法行为属于违法,需承担相应责任。具体处罚措施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和食品、添加剂,并罚款。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多种情况,如生产经营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等。除了上述
药品经营质量否决管理程序的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和内容。该程序旨在保障药品经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药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各环节质量并行使否决权。否决方式包括口头批评、限期整改通知单等多种形式。该程序对于提高药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介绍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概念、标志、认证机构、运作模式、市场定位及认证程序。无公害农产品注重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绿色食品则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安全、优质、营养。认证程序包括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等环节。
第一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农产品的生产、包装、经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活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