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管理 > 着力构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时间:2024-04-22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5995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已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管理内容纳入了法治轨道。近几年来,我省农业主管部门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通过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标准化生产管理、认证和标识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构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我省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全省农产品监督抽检平均合格率98.5%,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年抽检平均合格率98.6%,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97.9%,畜禽产品合格率99.0%。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监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2009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但地方性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的配套不足。为了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完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措施,需要分段把好质量安全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入口关,并全面履行质量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责任,实施全程监管。此外,各职能部门还需要加强主动沟通,配合协作,做到各司其职,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还需要明确法律依据,确立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

监管机构和队伍的不完善

目前,除了杭州市和金华市,全省其他9个地区的市、县两级都没有设立专职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而是将监管职能挂靠在科教、产业、执法大队、检测站、绿色食品办等处室。尤其是在乡镇一级,监管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导致管理机构不完善、人员不足,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这导致了指导服务不力,经常出现违法使用添加禁用物质、滥用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不合格等问题。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置上也难以摆脱“见招拆招”的被动局面。

监管沟通协调机制的不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职能,但由于食品安全范围广泛,农产品与其他食品的质量监管要求不同,目前省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在农产品监管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协同作战的合力不够,监管力量不足。例如,2009年3月,某新闻媒体刊登了一篇关于“我省半数黑木耳、香菇重金属超标”的报道,声称该消息来源于浙江省食品安全报告。然而,经过调查,该消息被证实为错误报道。这暴露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县政府食品部门履行职责的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查封和扣押食品,针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各类食品进行处理。涉及多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形,如食品的腐败变质、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污染、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等。同时,也讨论了国

  • 销售无执行标准的商品的法律处罚

    销售无执行标准的商品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商品缺陷导致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缺陷指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不符合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涉及商品质量标准方面,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销售无执行标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包括加强食品农产品、消费品、电子等新兴产业的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等任务。同时明确了具体实施的牵头部门和分工负责部门,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 食品安全法的违法所得的认定

    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前,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质监部门负责,一般情况下,食品生产领域中违法所得的认定采取“获利说”。其依据是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2月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第十一条“关于“货值金额”和

  • 一则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 消费者要求商品或者服务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指什么
  • 印刷品广告审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