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 > 产品克数不够如何处罚

产品克数不够如何处罚

时间:2020-05-25 浏览:10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203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知道,当我们购买散装物品或者是包装物品的时候,总会遇到缺斤少两的情况,大多数市民就会认为自己遭到了欺诈,这也是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也不清楚。那么产品克数不够如何处罚,下面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来为您解答。

不够克数按程度分两种,一种是对净含量的虚假标注,另一种是质量不达标《食品安全法》规定:第六十七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第七十一条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如果是第一种,净含量存在严重虚标,则属于中文标签的虚假标注,应1:10赔偿。而若是稍稍不够,可以属于正常偏差或者产品质量问题。这要按当地管理办法处理。

预包装产品标示的“重量”不足的适用法律

在从概念上、国家标准上、法律上区分清楚了质量与重量的用语后,就可以明确知道,在预包装的产品上标注的25kg、10公斤、50公斤等数字表示的是产品质量。标注的质量状况与实际不符、低于实际标注的数额时,就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二款“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规定。当低于标注数额的负偏差大于国家标准允许值时,该产品就可以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了。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的监管中,销售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产品不合格的,按《质量法》第五十条“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定性处罚;销售者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按《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五条按“销售禁止销售的产品”定性,比照第五十条“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计量法规能否对产品“缺斤少两”的行为进行处罚?

有的同志认为,对经营者“缺斤少两”的产品,可以适用《计量法实施细则》;《细则》第五十一条规定:“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和伪造数据,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本细则第五十一条规定的行政处罚,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据此认定,在定量包装商品上标注“重量”不真实的,属于《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所规定的“伪造数据”行为。

这种观点并不能说不对,但与我们前面谈到的在产品上标注不真实的质量属于不合格产品是不同的论题,是不同构成要件的不同违法行为。前面已经谈到,对定量包装产品上标注的质量与实际不符的,定性是按《质量法》“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与“伪造数据”的违法行为是不同的。相互之间也被有替代、包含关系。“缺斤少两”说的是产品;“伪造数据”说的是经营者行为。比如粮食收购经营者故意少报收购数量;市场中的经营者,利用不合格杆秤坑害消费者等等。对于预包装产品的销售者来说,几乎没有“伪造数据”的可能,一般来说预包装产品的销售者并不是“伪造数据”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因此,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中对该行为就不能处罚销售者。

与其他法律的竞合

(一)如果我们将“重量”的观念转变为“质量”了,就会发现,在产品上标注的质量状况与实际不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有证据证明实施了“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行为的经营者,也可以按不正当竞争定性,并按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转至《产品质量法》予以处罚。

(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第(二)项“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罚。

这里使用的是商品“份量”不足,但“份量”的含义较模糊,从文义上解释,至少要能够将一个产品分出几份来,少了一份就是份量不足。这样理解似乎是“数量”的含义了,但也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也就是可数的。一盒巧克力,内装12颗,但却只装入了10颗,即是份量不足,也是数量不足;但一桶食用油不符合标注的数额,如果说“份量不足”似乎又有了“重量”的含义,但前面已经说明了,这里的“重量”其实是“质量”的含义。

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销售的产品数量不足的”是承担民事责任,并未规定行政责任;因此,对国家局《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中规定的“份量”的理解并不包括“数量”。但“份量”至少包括了质量、容量等等。当我们理解为“质量不足”时,就与前面讲到的“质量”(不要认为是重量)是同一概念了。依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就是可以处罚的。“质量不合格”与“质量(份量)不足”似乎与《产品质量法》形成了竞合关系。但仔细分析,其情节要件是不同的:“质量(份量)不足”的违法要件必须具备“采用了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构成欺诈,才能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而《产品质量法》实行的是严格责任制,只要在产品上标注的质量状况与实际不符,无论经营者知道还是不知道,都可以处罚的。核心是要将“重量”的观念转变到“质量”的观念上来。

在工商办案实践中,对“质量不足”的产品,还是需要按照办案程序进行抽样、检验的。因为“质量不足”还必须超过了法定的或者标准规定的允许值,才构成不合格产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苹-果手机自燃问题的法律解释

    苹-果手机自燃问题的背景及法律解释。最近上海市有消费者反映苹果手机发生自燃,苹-果虽更换新机但未解释原因。同时,新一代iPhone存在摄像头附近电流声问题。根据法律人士观点,苹-果有义务召回并研究解决问题,否则损害消费者权益并影响品牌形象。消费者享有

  • 产品缺陷与赔偿责任

    产品缺陷与赔偿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存在缺陷但未造成损害时,消费者无需赔偿但可以退货;如果产品缺陷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侵害人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方式包括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

  • 快递纠纷解决办法

    快递纠纷的解决办法,包括服务时限、快递延误、货物毁损和丢失等方面的规定。对于不同情况,文章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投诉、协商、报警等。文章还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和相关的法律依据。

  • 食品安全问题惩罚性赔偿是合理的吗?

    食品安全问题的惩罚性赔偿的合理性。当生产或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消费者权益损失时,消费者可主张赔偿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同时,对于食品安全纠纷的处罚和赔偿,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赔偿实际损失、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以及经营者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

  • 外出就餐吃到异物得10倍的赔偿吗
  • 点外卖吃坏了肚子商家不承认如何维权
  • 吃外卖食物中毒如何找商家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