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了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时的民事责任承担。《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了产品缺陷的定义,即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2款规定了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此外,2004年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也对缺陷进行了界定。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产品缺陷主要参考两个标准进行认定:一是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二是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规定。
根据法学界的通常分类,产品缺陷可分为制造缺陷、设计缺陷、警示说明缺陷和跟踪缺陷。
制造缺陷: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危险,原因包括质量管理不善和技术水平差等。例如,三鹿奶粉事件中,奶粉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三聚氰氨,导致质量不合格。
设计缺陷:指产品的设计存在不合理危险,如产品结构、配方等。例如,汉兰达“爬坡门”事件中,该越野车无法爬上30度的坡,专家分析认为是车辆重心设计不当。
警示说明缺陷:指产品存在合理危险,但销售者未提供适当的警示和说明。例如,某种果冻对成年人来说没有危险,但对三岁以下儿童来说则有窒息风险,因此需要在包装上进行警示说明。
跟踪缺陷:指生产者将新产品投入市场后,未尽到跟踪观察义务,导致产品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不合理危险。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6条规定,生产者应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能及时或不力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这一规定旨在平衡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确立生产者的跟踪观察缺陷义务。例如,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就是一个生产者跟踪观察缺陷义务的例子。
患者购买药品时的消费者投诉权利。根据相关法律,患者若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依法投诉。解决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请求调解、向行政部门投诉、仲裁或诉讼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监督检查药品相关事项,并需保密被检查人的秘密。消费者投诉时,需提交基本情况、投
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消费者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和服务环节的担忧。作者强调了只有保障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提出加强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和服务环节的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建议。文章通过个人经历和观点阐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呼吁社
关于产品质量责任的明确和维护的相关内容。文章首先定义了产品质量及其责任,并明确了国家标准化部门的职责。接着,规定了生产、储运和经销企业应承担的产品质量责任,同时强调质量监督机构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强调了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产品质量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针对产品质量纠纷,消费者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权要求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包括一般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缺陷导致的损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但产品缺陷导致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