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孟某为自己的小客车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保险,并支付了5000余元的保险费。2004年4月,孟某驾驶该车在239省道超车时措施不当,导致车辆翻身造成事故,孟某被认定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后,孟某支付了修理费等76622.12元。同年7月,孟某申请理赔,但某保险公司以保险车辆未及时参加年审为由,根据保险条款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和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中的相关条款,拒绝了理赔请求。
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的效力产生了争议。孟某认为,免责条款必须在保险人尽了充分而又明确的说明义务之后才能生效。根据孟某对免责条款中“或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理解,除了公安部门的检验,还应由保险公司指定的部门进行检验。此外,保险公司没有提醒他及时到公安部门进行检验,也没有将不检验作为免除责任的条件告知。
而保险公司认为,虽然无法证明其保险业务员是否已口头告知孟某,但保险单上的“明示告知”已经作为必要提示。此外,车辆年检与公安部门的规定是对应一致的。
法院认为,保险合同属于格式合同,与一般合同订立时的平等协商存在差异。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对免责条款必须进行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免责条款不生效。保险人对免责条款的说明要求不同于对非免责条款的一般说明,不仅要在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还应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清晰明白的、确定不移的解释。在诉讼中,保险人应对自己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负举证责任,否则应承担对其不利的裁判后果。
根据本案,被告签发的保险单虽然对免责条款有文字提示告知,但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已经向投保人进行了“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因此,被告的免责条款对原告不生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某保险公司应向原告孟某支付保险事故赔偿金76622.12元。
免责条款的成立条件及其定义和特点。成立条件包括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协商一致、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以及格式合同中的说明义务。免责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旨在免除或限制未来可能的责任,其约定是事先的,且必须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生效。
格式化免责条款的特点和分类。格式化免责条款是当事人预先拟定的旨在限制或免除未来责任的条款。其特点包括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事先拟定并生效以及旨在免除或限制未来责任。免责条款可分为限制责任条款和免除责任条款。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两者的区分有明确的规定,并在实践
交通事故后是否需要起诉保险公司才能获得赔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要符合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会履行理赔义务,不必起诉。争议处理可通过协商和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保险理赔的原则包括重合同、守信用、实事求是、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保险中的最大诚信原则,强调保险合同双方应提供所有影响订约和履约的重要事实,并遵守约定和承诺。最大诚信原则包括说明、告知、保证、弃权和禁止反言,在保险活动中体现更为突出。针对保险理赔实务中的拒赔情况,应区分不同情况,对于不合理、不公平的免责条款应认定为